求赐悟性
2025-05-11 | 诗42:11

刘家莉会吏 (′10 BD)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联合教会澳门堂

在过去几年,笔者曾加入过一些有系统及规划的群体学习默想灵修操练,可说是初学者。我内心深处实在有一份渴求,希望藉著一些方法或路径去贴近主,明白衪向我、向教会、向世界所怀的心意。但在参与过程中,常感纳闷和未感满足:问题出于自己、与会者,还是带领者?

在一次聚会上,当导师分享她曾追看一套电视剧时,我才发现一件事:我心内是抗拒空中楼阁的属灵谈话,谈及跟主如何甜蜜!导师谈及的那套剧笔者亦有追看,当晚我未有机会与导师就着这套剧集展开对谈(该剧不是在谈宗教信仰,却是在谈价值、谈公理何在?许多人为了自保,劝喻其他人:徐徐图之……)。有感从剧中获得的属灵启迪和扩濶的眼界比坐在聚会中的两小时要丰富得多。或许这样说颇为偏激,但那确实是当时的感受。这令我重新思索「默观」是什麽一回事?为何我会出这样负面的感受和情绪。

从刘清虔牧师于〈从梅顿的灵修学看灵修的公共性〉(注)一文中提及 : 对于「灵修」,我们所联想到的不外乎「沉思」、「默想」、「读经」、「祈祷」、「默观」、「静观」、「静思」、「孤独」、「独处」⋯⋯等语词或概念,这些灵修观直指内在生活,即併除外在世界的缠累,独自退至一处,面对自身最深度的孤独,而在独处中经历上帝的同在、谛听上帝的召唤。其实,能够进入孤独,在如此喧嚣的尘世中已属不易;然而,如果灵修只达到如此的境界,仍是有其缺陷的。因为,灵修除其内在性之外,亦存在其公共性。以最通俗的话语来说,灵修所应然达致的除「独善其身」外,更须「兼善天下」。灵修,即是一种默观的生活(life of contemplation),默观绝非仅只于内室的操练,而须拓展到公共关係的建立,这种由内而外、再由外转内的灵修历程,在梅顿(Thomas Merton)的灵修学中即可见得,将默观之内外双翼和谐整合。

我终于明白内里的纳闷不安是什麽?不是出自与会者、带领者,而是未能和谐整合默观之内外双翼。主呀,求你赐我悟性和盛载力,当内外未能取得平衡整合时,仍存谦卑受教的心;当我的心烦躁不安时,祈求你的帮助和安抚。阿们!

注:刘清虔:〈从梅顿的灵修学看灵修的公共性〉,《心灵飨宴》(第四期 )(香港:圣光神学院,2011),页2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