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院长报告

神学日是崇基学院神学院一年一度的盛事。自1975年举行首届神学日以来,已是第四十七届了。随著疫情趋于稳定,防疫措施有所放宽,今年有更多同学(毕业生、新生、得奖者)的亲友及牧者可以亲身出席。新学年开始了两个月,面授课堂全面恢复,校园顿然热闹起来。同学可以在课室一起上课,下课后可以一起用膳、分享、讨论,并现场参与周四晚的崇拜和聚会。

为著过去一个学年,我们感谢上主恩典。特别感恩的事项包括:收生人数较去年增加、新约科老师聘请过程顺利、奉献及筹款持续良好。详情见于本报告后面不同部份。

(一)新同学

新生人数较去年增加。本年本院修读学位课程的新同学共76人(较去年多21人),包括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45名、神道学学士9名、神道学硕士16名、神学硕士2名、神学博士2名;另有2名属于中大研究院宗教研究学部、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博士生加入本院。非本地生共有10位,其中6位来自内地,另外4位分别来自台湾、新加坡、缅甸和韩国,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17个宗派及56个堂会。(新生入学感言请参阅《点灯集》)。此外,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与证书课程一度暂停收生后,本年8月中重新招生,截至2022年9月为止,分别有新生2名及3名。

(二)毕业生

今年我们共有58位学位课程毕业生,包括神学文学士1人,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24人、神道学学士9人、神道学硕士13人、神学硕士6人和神学博士2人;另有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宗教研究哲学博士1人及以神学为副修的本科生2人。至于文凭与证书课程毕业生则有18人。(毕业生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让他们在教会及其他岗位,成为识见仆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在圣灵的引导下,忠诚事主,作盐作光。又愿毕业生成为母校的美好荐书。

(三)学生群体

本学年的学位课程同学共198人,包括神学文学士课程2人、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72人、神道学学士课程31人、神道学硕士课程42人、神学硕士课程19人、哲学硕士课程1人、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9人、神学博士课程15人、哲学博士课程7人。当中除本地生外,也有来自内地 (19人)、台湾 (2人)、缅甸 (2人)、马来西亚 (2人)、新加坡 (1人) 和韩国 (1人)。全时间学位课程同学须参与神学院指定的群体生活并非形式学习经历,包括周四崇拜和晚会、师生营、教会探访等,并自行参与周二祈祷会、神学生联祷会、监狱探访,以及其他校内校外活动。本院学生会与教职员在举办聚会和活动上紧密合作。

文凭及证书课程方面,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课程有同学20人,基督教思想及实践证书课程有同学5人。

(四)教职员

本院新约圣经科增添老师。经神学校董会推荐及大学相关部门审批,Dr. Bruce WORTHINGTON将于本年底起出任本院助理教授;他是加拿大联合教会 (United Church of Canada) 会友,2021年获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颁授博士学位。此外,谢甘霖博士已于今年8月中以短期合约方式出任本院讲师;他是九龙城潮人生命堂教师(部份时间),202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博士学位。

叶汉浩教授今年8月1日获香港中文大学晋升为副教授并获实任。

姚志豪牧师今年2月14日起履新,担任本院校牧及教牧事工部副主任。

本院副校牧及实践教育主任邵倩文姑娘今年7月1日起获晋升为一级计划协调员。

本院老师的努力备受肯定。例如德诗婷教授 (Prof. Naomi THURSTON) 的研究计划「莫特曼在中国:一个汉语神学的接受史」(Moltmann in China: A Sino-theological Reception History) 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研究资助局 (RGC) 杰出青年学者 (Early Career Scheme) 计划拨款资助,另一项研究计划 “Comparative Ethnography and Christian Conversations on Chinese and African Ancestral Traditions” 获香港中文大学的直接资助计划 (Direct Grant for Research) 拨款资助。同时,叶汉浩教授的研究计划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Spiritual Care to Spiritual Wellbeing of Christians in Hong Kong in the Big Data Era” 亦获香港中文大学的直接资助计划拨款资助。

本院得到资深牧者和学者的帮助,担任客座教授和兼任讲师。我们特别感谢多年来任教讲道学的吴振智牧师,以及去年任教牧养专题的郭志丕主教,又感谢去年任教的伍渭文牧师、王家辉牧师、卢松标先生、陈家富博士、任志强博士、莫介文博士、刘耀生博士、姚志鹏博士、陈剑博士、谢甘霖博士。

(五)课程重构

课程重构工作小组总结各持份者的意见,包括师生、校友、支持宗派教会、神学院的同行者等的意见后,建议神学道学士及神道学硕士课程,以「实践神学」为整个课程重构的主要取向,训练同学具备整合及转化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回应现实处境,实践上主使命。小组建议包括:强化实习内容,培养神学生从具体处境整合不同学科进行实践神学反思,改进和更新实践;增设帮助神学生分析社会文化处境的科目,促进信仰与处境的连结。为此,本院计划开设新科目,增强神学生分析社会文化处境之能力,从而从信仰角度回应处境。同时将优化实习教育,增进神学生的反思与成长。此外,本院将更新对神道学学士及神道学硕士毕业论文之要求,毕业班学生可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专题,后者可包括以创意的表达方式进行神学反思及研究。

本院会就上述较具体的课程重构建议,进一步咨询支持宗派代表、校友及同学的意见。

(六)事工与活动
1. 教牧事工部

2021–2022年度下学期「周一加油站」聚会已顺利进行。2022–2023年度聚会继续于每月第四个星期一早上10时30分至中午12时网上举行,使来自内地或境外(如澳门、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澳洲等)的同工、弟兄姊妹可以同步参与。10月17日及12月19日聚会由白德培牧师及叶汉浩教授负责担任讲员。

2.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 开办的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课程 (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 及基督教思想及实践证书课程 (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本学年继续在中华基督教会望觉堂上课。

基于课程改革的关系,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及证书课程去年暂停收生,至本年8月中重新招生。此外亦积极筹备网上课程,切合不同弟兄姊妹的需要。

为使牧者有机会就牧养实践方面进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与英国剑桥神学联盟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 和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合作,为本港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 (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此课程现有9名学生。

3. 校牧部

本院十分重视关顾学生。现时校牧部的工作主要由校牧姚志豪牧师、副校牧邵倩文姑娘负责,并与支援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的校牧助理叶颖姗女士协作。他们在暑假和学期期间为个别同学、毕业生及校友提供个人的辅导服务,及灵修指导。特别因疫情持续及很多的移居离别,校牧去到不同的场景及家访等,给予牧养和支援。

校牧部与神学院学生会有紧密协调,并负责新同学的性向测验及灵命小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适应问题。

除平日的牧养外,邵倩文姑娘也协助统筹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的「普世合一运动社会牧职暑期实习计划」,并关顾在不同堂会及基督教机构实习的同学。

4. 传经讲座

第26届传经讲座邀得新约学者、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宗教研究系圣经讲座教授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弗里森教授 (Prof. Steven J. FRIESEN) 主讲,定于2023年2月18日举行,讲座形式仍待考虑疫情发展及防疫政策决定。

5. 「未圆经课」

本院自2020年1月起,本院开展「未圆经课」,每星期日早上在Facebook专页发放经文分享,邀请专任老师、兼任老师、神学校董会中具牧职的校董、神学校友会董事会成员以及其他校友撰写经文分享,由三代经课表中自由选择经文并撰写约300字的分享。截至本年10月30日,已在本院Facebook专页上发布了98篇经文分享,反应良好。「未圆经课」亦于本院网页刊登,盼望邀请不同持分者参与这项目,互相支持和有所裨益。

(七)研究、出版、交流
1. 研究合作

本院与香港基督教协进会联合进行的香港基督教人口及市民对基督教观感的调查研究计划,蒙世界传道会/那打素基金资助港币15万元,已完成第一期研究。该计划委托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电话调查研究室于2021年7至8月进行全港抽样电话问卷调查,成功访问2013人,所得统计数据包括各宗教人口、基督教徒现况、香港市民对基督教的观感、就读基督教学校的情况、移民计划等。调查报告将于11月10日发布。

2. 出版事工

《圣经文学研究》简体字版25辑 (印刷版) 现正安排印刷发行。

由本院负责出版、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赞助的电子学术期刊QUEST: 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现正筹备第六期,预计本年底前发布。QUEST首刊于2016年,获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资助首三期费用。除了接受IASACT的学者投稿,而且更刊登了数位研究领域与亚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相关之学者文章。五期期刊共刊登了32篇文章。

3.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暑期学术交流工作坊」为内地年青教师、博士后或在读博士生等学者,提供在港两周时间的教研指导及研讨机会,并安排资深学者为导师。由于疫情反复暂停,待情况明朗再作安排。

4.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为本院的伙伴机构,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2022年3月2日至4月13日,中心再次协办网上课程「『光明开始了!』:革命时代下的中国基督教(1949–1976)」,由社长邢福增教授主讲合共7课,共有129人报名。

国际学术期刊《景风》Ching Feng第20期最新文章已于3月先行在网页发表,完成后再印刷出版。宗文社通讯最新介绍香港女青研究计划〈黄慧贤、张颖珊:从运动视角探看女青的「百年好事」〉,欢迎到该社网页www.csccrc.org参阅。

宗文社负责「中国基督教史学会」的秘书工作,主办或合办的讲座和研讨会包括由何明章博士主讲「宣道运动在香港」中国基督教史学会专题讲座暨会员大会,已于2022年2月19日在网上举行。有75位人士参加,并由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副教授郭伟联教授回应。讲述1949–1999年宣道会如何在短短五十年内成为香港堂会数量与聚会人数第二大的新教组织。

5. 基督教研究中心

基督教研究中心与崇基学院神学院合办一连三日的「第十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已于2021年12月6至8日在网上举行。参与研讨会的年青学者共18名,分别来自香港、中国、台湾、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的学术机构,均是有志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研究的青年后学。此外,研讨会邀请了三位著名学者担任顾问教授及主讲公开讲座,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梁元生教授、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黄克先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瞿旭彤教授,借此扶植后学以及分享他们对基督教研究的灼见。研讨会超过170人报名,非常踊跃。

公开讲座方面,2021年8月18日网上公开讲座由本院校友及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宗教学哲学博士生洪善丰先生主讲「留下来的人—卫理公会四位中国会督的终章」,讲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卫理公会在大陆的不少工作都被迫中断或转型,黄安素 (Ralph A. WARD)、力宣德 (George Carleton LACY)、江长川及陈文渊四位会督的人生也经历重大改变。讲座超过90人参加。此外,邢福增教授主讲、曾庆豹教授评论,本中心与BC论坛合办网上讲座「回到1922:非基运动的时代脉络」及「前世与今生:国人非基的历史与文化再思」已分别于2022年9月20日及27日圆满结束,两次讲座均超过有300人参与。BC论坛由温哥华海外华人基督徒成立,是次活动除本中心外,尚有创欣神学院、基督教主恩堂、高贵林国语教会、Zion Chines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Ladner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及维多利亚锡安教会合办。

学术研究方面,「香港改良主义者:陈立桥医生(Dr. Lik-kiu DING, 1920–2008)」计划自2020年8月开始,由邢福增教授、刘义章教授与胡清心博士合力进行,以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社会为背景,重构陈立桥医生在不同层面如何关注及推动香港社会的发展,并检视他的贡献与角色。陈立桥医生是热心基督徒,其基督教信仰与香港社会运动的关系是研究的主线。有关研究简介,欢迎浏览本中心通讯第42期(网址:https://www.csccrc.org/newsletter/46/174.pdf

6.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因疫情和学校防疫政策缘故,计划在学校推行的生命教育活动无法预期推行。中心工作主要集中:(一)举办生命教育课程;(二)撰写生命教育文章;(三)提供生命教育讲座。

7. 交流项目

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 (IASACT) 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赞助,本院龚立人教授为IASACT的院长。

为了回应当下全球大疫症的影响,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时遇到许多阻碍,IASACT今年继续以网上形式进行学术研讨会,有别于以往在暑期进行四星期连住宿的研修计划。除了继续提供资助予学者进行研究,凝聚学者在网上进行学术讨论,更邀请了三位资深学者包括龚立人教授、来自菲律宾的Prof. Jeane PERACULLO和马来西亚的Dr. Joseph GOH担任指导老师,对参加学者的研究提供意见。今年共收到30份申请,经过遴选选出了13位学者,分别来自香港、印度、印尼、中国、南韩、斯里兰卡、台湾和越南。已于7月8日进行开幕礼,学者在7月至10月期间定期约见导师和进行汇报,并于12月16日前提交研究成果的报告。今年主题是回应全球大疫症下生活的意义,希望促进及支持学者在疫情下进行研究。

本院原定有一位学生参加2022–2023学年的交流计划,因台湾政府于2022年9月尚未开放短期交流学生入境,原定到台湾长荣大学作交换生之学生未能如期出发。该学生将视乎最新之入境政策,或更改行程至本年度下学期。

(八)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十周年

本院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于2011年祝圣启用,去年已是十周年,期间得蒙众多同行者以不同方式参与和支持。本院早前终于筹足兴建费用,并于去年12月4日举行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十周年感恩崇拜,让过去积极参与筹建与募捐的同行者,与本院校董、师生、校友,一起赞美和感谢万恩之主。现场共有175位嘉宾、同行者、校友和师生出席,线上实时超过300人透过YouTube和Facebook收看。感恩崇拜中除有四位嘉宾(崇基学院第三任校长及崇基神学院第一任校长容启东博士之次子容应杰博士、校友郭炳江先生、神学校董会的新圣堂筹款委员会主席李炳光牧师和本院前院长卢龙光牧师)分享,更播放了两个录影片段:感恩分享短片及诚心致谢短片,与大家重温建堂的点滴及使用者的感恩致谢。

(九)财政状况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学院先贤的远见,本院既是服事教会的神学教育机构,亦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然而本院的财政并没有接受政府公帑资助,除学费收入外,多年来,蒙各支持宗派教会和崇基学院校董会拨款支持,以及众弟兄姊妹热心奉献,我们为此感恩。

过去一年,虽然全球疫情持续以及香港社会情况的变化,本院的同行者仍然积极支持。一年一度的步行筹款因应2022年1月时疫情反弹,原定举行的实体步行筹款及嘉年华活动改为以自发筹款挑战及网上筹款晚会 (节目可于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tc/event/walkathon2022重温),本年主题为「基渴募义」意谓「崇奉基督,渴慕主道,筹募神学教育经费,行公义,好怜悯」,由参与者以各种创意方式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迎向挑战(挑战分四类,包括:实践科—身体力行;历史科—历史创举;圣经科—开经有益;神学科—神来之笔);当中可见参加者的创意无限,坚毅不屈的精神。感谢上主的恩典,合共为「崇基神学教育基金」筹得约169万港元。另有些同行者主动联络我们,捐款设立奖学金及助学金,支持同学的经济需要。愿主报答各位同行者。

另一方面,这些奉献主要属于特定计划帐目(神学院新圣堂、崇基神学教育基金),经常费则仍有赤字。2021–2022年度本院有经常费赤字港币419万多元。请继续记念我们的需要。

* * *

明年是香港中文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亦是本院成立六十周年的院庆,届时将有各种聚会和活动,数算主恩,凝聚各方,并增进本院与教会、大学、公众的连系。请留意本院网页 (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 及本院在Facebook和Instagram的专页。

由香港以至世界,可能仍然挑战重重,风高浪急。我们唯靠那位在惊涛骇浪中与我们同舟共济并平静风浪的主。容我分享《我灵镇静歌》第二节歌词,彼此互勉:「我灵镇静:上主决然担任,未来引导,仍似过去情形。莫让何事,摇你希望信心;目前奥妙,待后必成光明。我灵镇静:风浪依旧聆听,救主当年 所发吩咐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