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院长报告

神学日是崇基学院神学院一年一度的盛事。自1975年举行首届神学日以来,今年已是第四十五届了。相信今年是首次需要各位亲友、牧长、弟兄姊妹透过网上形式参与。

蒙上主保守带领,本人已于8月1日履新,就职崇拜亦于10月4日举行。虽受疫情影响崇拜只能作网上直播,仍有许多主内同道(包括香港以外的同道)透过网上参与并送上祝福,本人十分感恩和感谢,亦特别感谢各支持宗派领袖、崇基学院院长及校董、各位神学校董,各位校友、同事、同学,各位神学院同行者的支持。

我们亦要感谢历任主任、院长对本院的贡献。我们特别记念今年4月7日安息主怀的前崇基神学组主任戴智民牧师 (Rev. Dr. Richard DEUTSCH) 。戴牧师为本院师生树立了严谨治学的典范,启发了一代同学对旧约研究的兴趣,亦确立了基督教香港崇真会对本院的稳定支持。由崇真会编辑,并与本院联合出版的《戴智民牧师纪念册》,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致敬。同时感谢神学院前院长邢福增教授过去六年带领本院,更走过前所未遇、充满挑战的2019–2020学年。他仍然是本院的教授,可以更专注于教学、研究、写作。在此谨代表邢教授向各位报告过去一年各方面的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疫情下的教与学及学生生活

在全球疫症大流行下,中大不得不改为网上教学。同学未能亲身在课室上课和在下课后与同学在校园聊天分享的机会。老师和同学要努力克服硬件和软件的挑战,力求适应在「新常态」下继续教与学。不单课程转为网上,周四晚会也转为网上。师生透过Zoom平台参与崇拜及周会,一同敬拜主,并在灵里保持连系。此外,受疫情影响,过往的课程资讯日及献心营皆改为网上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院一年一度的步行筹款,未有因疫情而停止,而是延后至本年5月31日并以全新的形式进行:由老师分兵两路在中大校园步行,沿途透过直播介绍中大校园多处地方的历史和现况。为宣传活动及让信徒认识本院神学教育,在疫情下同思同感,师生由3月至5月推出《老生常谈》网上节目,老师就当前情况分享及与同学对谈,进行神学反思。节目每周推出,合共十二集,截至5月底合共浏览次数逾3万次。早前我们估计筹款金额势必明显减少,然而今次步行筹款筹得港币$1,315,528元,不单较去年多,更是本院举办步行筹款以来最高。上帝的恩典超乎所想所求!尽管有社会事件及肺炎疫症,同行者仍然乐意积极支持我们。感谢赐万恩的主。

(二)新同学

受到疫情影响,整体新生人数比去年下跌,但提供全面神学训练的两个专业学位课程 (BD及MDiv) 并未受影响,人数反比去年上升5人。本年获取录进入本院修读学位课程的新同学共57人,包括BD 10名、MDiv 16名、MACS 23名、MTheol 4名、DTheol 3名;另有两位属于中大研究院宗教学部,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哲学硕士生愿意加入本院的大家庭。非本地生共有5位来自中国内地,1位来自台湾,1位来自新加坡,1位来自泰国,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30多个宗派及50多个堂会。(新生入学感言请参阅《点灯集》)。此外,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与证书课程全年收生,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分别有新生11名及8名。

(三)毕业生

今年我们共有59位学位课程毕业生及8位文凭与证书课程毕业生,他们的毕业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让他们在各个岗位,成为识见仆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在圣灵的引导下,忠诚事主,作盐作光。又愿毕业生成为母校的美好荐书。

(四)教职员与客席教授

白德培牧师刚于本年8月升任为副院长(外务),负责本院外务工作;王珏老师(主要任教希伯来圣经/旧约)和任卓贤老师(早期基督教研究/教父神学),已分别于本年8月和9月获香港中文大学正式聘任为助理教授。至于另一位新老师德诗婷博士 (Dr. Naomi THURSTON) ,因疫情关系未能抵港履新,获校方特别安排,暂时透过网上方式授课。此外,本院过去数年皆邀请本港或海外的学者作客席教授,本年有伍渭文牧师、任志强博士、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差派的韩裔老师梁明浩牧师,以及来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谢志斌教授。

本院副教授陈南芬老师请辞,于本年1月中离任。曾先后担任本院讲师及客席助理教授的王晓静老师,于8月中约满离任,自9月1日起,加入挪威VID Specialized University的Intercultural History of Christianity研究团队。愿上主赐福他们的事奉和生活。

(五)学院事工
1. 教牧事工部

本年「周一加油站」以「在生活新常态中与牧职同行」为系列主题。首次聚会于9月28日上午在线上举行(以Zoom平台),主题为「解构虚实之分:网上崇拜与未来教会的想像」,由本院关瑞文教授主讲,共有60人参加;10月12日由黄慧贤教授带领参加者从自身出发,主讲「身体神学与牧者自我照顾」,吸引36人参加;11月9日及23日将由王珏教授主讲「从希伯来圣经看大国角力下的流散人民」;12月14日由任卓贤教授主讲「教父眼中的政教系与牧养:俄利根」。希望透过每月约一次的聚会,从不同方面为牧职同工供提支援。

2.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 于2016年9月成立,期望能培育信徒回应时代需要,建立信徒生命。现开办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课程 (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 及基督教思想及实践证书课程 (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 。此两项课程已列入持续进修基金可获发还款项课程名单内,并在资历架构下获得认可。课程结构设有核心及选修科目,核心科目包括圣经研究、基督教研究及神学等范畴之基础科目,选修内容主要以圣经研究、基督教教育及社会参与三个范畴为主,让学员可于修读期间可按个人兴趣选修不同领域之科目,最长修读年期亦延长至四年。

鉴于最近疫情尚未稳定,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课程及基督教思想及实践证书课程本年9至10月期间以网上教学形式授课。11月或以后课堂将会视乎届时情况再作决定,倘若疫情缓和及情况许可,课堂将恢复面授教学。

本院自2011年起与英国剑桥神学联盟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 和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合作,在本港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 (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 。英国剑桥神学联盟的成员包括了英国剑桥的四所主要神学院:圣公会的Westcott House及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公会的Wesley House等。课程主要让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在香港及英国进修实践神学课程,并进行相关范围的深入研究。课程包括到英国修读短期课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讨课。此课程现有9名学生。

3. 校牧部

本院十分重视关顾学生。现时校牧部的工作,主要由校牧王家辉牧师及助理校牧邵倩文姑娘统领。为加强支援和牧养MACS课程学生,本院聘得校友及学生叶颖珊女士(2019/MACS,现就读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由本年10月5日起担任校牧助理(部份时间)专责有关工作。

校牧部与神学院学生会有紧密协调,并负责新同学的性向测验及灵命小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适应问题。今年因疫情缘故,新生未能进入校园具体经验适应新学年的学习及群体的生活。因此为加强支援在这特殊情况下的新同学,在学期开始前已为不同课程的新同学开设WhatsApp群组(MDiv, BD, MACS各一组)、WeChat群组(特别为内地新同学而设),借此连结同学、给予即时的支援。为配合大学防疫政策,本科生宿舍上学期基本上不接纳学生入宿,然而由于仍有外地生(如缅甸、马来西亚)、内地生及有特别住宿请求的香港同学需要申请入住宿舍,故校牧亦参与「神学生宿舍申请特别遴选临时工作小组」协助甄选及支援有特别住宿需要的神学生。

除平日的牧养外,王家辉牧师及邵倩文姑娘也出外探访、关顾及指导一些在港进行暑期实习的同学,如参与普世合一暑期实习(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还有个别在不同堂会及基督教机构实习的同学。他们在暑假期间也会为个别同学、应届毕业生及校友提供个人辅导或灵修指导。特别在今年暑假期间,因社会事件及疫情的缘故,不同的学生及校友均经历不同的身心灵创伤,校牧走进不同的场景或作家访等,给予牧养支援。

4. 传经讲座

第24届传经讲座原定于2020年2月22日举行,由德国哈雷大学 (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 荣休新约教授施活道教授 (Prof. Udo SCHNELLE) 担任讲员,讲题为「保罗神学及早期基督教的形成」 (Pauline The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ristianity) ,惟因疫情关系,讲员未能赴港,故决定取消讲座,并向参加者退款,及在获讲员同意后把讲座文章电邮予参加者。第25届传经讲座原定于2021年2月举行,邀得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荣休教授、圣经学者Thomas L. THOMPSON教授主讲,同因疫情缘故,延至2022年2月举行。

5. 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20

由本院与香港圣乐促进会合办之「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20」原定于2020年7月26日至31日举行,主题为「基督教丧礼与崇拜牧养:生命神学—末世需要的福音」。因疫情关系无奈取消。

(六)研究中心及交流
1.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暑期学术交流课程」举办至今已达16年,随著中国处境的改变,中国基督教学术研究的前景及需要,需要作更全面的评检并作出具体改革建议。有见及此,2019年咨询会后,决定易名为「暑期学术交流工作坊」,名额 15人,安排资深学者为导师,为中国年青教师、博士后或在读博士生等学者提供两周教研指导及研讨,以培育未来人才。本年「暑期学术交流工作坊」原定于2020年8月2日至16日举行,亦因疫情严峻而取消。

2.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迁入神学楼,成为本院的伙伴机构,继续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研究方面,「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百周年特刊撰写计划」由黄慧贤教授与张颖珊博士负责《百年好事:女青与香港妇女发展史》一书已于8月定稿,将由商务出版社于11月出版。

本社负责「中国基督教史学会」的秘书工作,主办/合办讲座或研讨会。原定由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助理教授麦金华博士主讲「未竟之业:中华圣经会与圣经事工本色化」,因疫情反复仍有待安排。

国际学术期刊《景风》第16期【增刊本】收录了第八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的论文。刚出版第17期则以 “Chinese Christianities Seminar,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论文集为主题文章。《吴耀宗全集》(四卷合共七册)自2015年始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终于在9月完成。《全集》出版计划的始末可参阅今期《宗文社通讯》(2020年11月)。

3. 基督教研究中心

去年12月,基督教研究中心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办的「人性、正义与社会:尼布尔与汉语学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 Nature, Justice, and Society: Reinhold Niebuhr in the Chinese Context”) 获得崇基学院资助,在香港中文大学郑裕彤楼圆满举行。研讨会邀得11位海外及中港台学者就三个主题发表演讲:1. Reinhold Niebuhr in Contemporary Contexts; 2. Varieties of Democracy; 3. Human Nature, Love and Justice. 海外学者分别是Prof. Nigel BIGGAR, Prof. Robin LOVIN, Prof. Diane OBENCHAIN, 陈尚仁教授、黄路苹教授、关启文教授、谢志斌教授、赖品超教授、温伟耀教授、杨熙楠先生及叶菁华教授。并约有50位学者参与深入讨论。

基督教研究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与「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并主办及协办多项学术活动。于本年6月2日至7月3日期间合办「汉语神学研究」(系列一)线上讲座,并由9位知名教授主讲各个专题并与参加者深入讨论。本年1月19日,中心与宗文社及基督教时代论坛合办的「自由与抗命:王怡牧师与21世纪的中国.基督教」公开讲座已于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安素堂举行。是次讲座分别由邢福增教授主讲「公共与不顺从:中国基督教的困境与命运」及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周保松教授主讲「自由主义与基督教在中国的双重变奏」。参加者超过450人,座无虚席,反应热烈。

4.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肩负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践行「愿景」(vision),推行优质生命教育,引导教会学校的学生认识真理,鼓励他们为天国服务,为建立公义、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并以落实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优质生命为终极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曾举办「宗教考察活动」学习计划,让同学以立体维度展现宗教空间,如建筑、历史、人物、礼仪、身体感受等,体现宗教的意义及神圣。

「基督教生命教育文凭课程」自2010年起举办至今,致力为补充智性教育的限制,鼓励堂会及教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驻校宣教师、教牧人员、青少年工作者等投入发展优质生命教育。惜近年收生情况未如理想,课程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

5. 交流项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关怀出发,汇通中西学术,让师生、牧者等接触多元传统,建立全球视野,并于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常设伙伴及交流平台。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 (IASACT) 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赞助,自2015年开始由本院全面负责执行筹办工作,为来自亚洲及北美学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资源。

IASACT以往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的项目副总裁黄慧贞博士负责及担任院长职务,直至2020年6月1日起,本院龚立人教授获委任成为IASACT的院长,过去两年他一直担任副院长的职务,协调每一年的筹办工作。为了回应去年15周年IASACT学术论坛中,有许多昔日的参加学者建议以联合研究 (Collaborative Research) 为主题,因此今年IASACT首次接受学者以队际形式参加。报名人数达62人,最后挑选出7队共20人。IASACT 2020原定于6月28日至7月22日举行,但因为新冠肺炎在全球各地蔓延,本院与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商讨后决定将IASACT 2020延至2021年1月5日至7日以网上形式举行学术研讨会。

另外,由本院负责出版、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赞助的电子学术期刊 (QUEST: 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 ,最新一期已于1月下旬发布。现正筹备第五期,预计于2020年底发布。QUEST首刊于2016年发行,除了接受IASACT的学者投稿,而且更刊登了数位研究领域与亚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相关之学者文章。四期期刊共刊登了25篇文章。

本院原定有4位学生参加2020–2021学年的交流计划,包括两位神道学硕士同学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 (Yale Divinity School) 、一位神道学硕士同学到美国杜克大学神学院 (Duke Divinity School) 及一位神道学学士同学到台湾中原大学交流一学年。但由于疫情影响,三位同学决定取消交流计划;一位同学仍待台湾开放交流生签证。2020–2021年度暂未有海外学生前来本院交流学习。

本院一直积极推动学习交流。惟今年因疫情关系,原定5月11至18日由白德培牧师带领之沙巴交流团决定取消。

(七)财政状况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学院先贤的远见,本院既是服事教会的神学教育机构,亦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本院的财政并没有接受政府公帑资助,多年来,蒙支持宗派教会、崇基学院校董会,以及众弟兄姊妹热心支持。请继续记念我们的需要。2019–2020年度本院有经常费赤字港币$4,708,000元,而新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落成多年,仍有不敷近550万。我们祈求上帝,感动众教会及主内肢体,乐意增加对神学教育的承担,提升本院经济资源的可续性,并继续奉献支持「崇基神学教育基金」、「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及「中国内地神学生助学基金」。

(八)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1963年,崇基学院为进一步实践神学教育的使命,创办崇基神学院,复于1968年改组为崇基神学组。五十七年来,本院数经改组,期间伴随香港教会及社会,渡过各种考验与挑战。本院在时代巨变中,更有效履行神学教育的使命,为教会、为天国培训人才,需要我们因应自身条件,评估前面困难及机遇,作出适切回应。按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0,香港中文大学在「神学及宗教研究学科」(Theology, Divinity & Religious Studies) 世界排名第32位、亚洲排名第2位,反映本院老师与宗教研究同仁的教研工作成果获得肯定。我们珍惜本院作为华人社会公立大学唯一神学院校的独特位份,在上主的恩佑下,在教育和研究等方面力求上进,更好地服事教会,也贡献学术界和社会。

1. 课程重构

全面检视和更新本院神学教育的课程重构工作小组 (Curriculum Re-Formation Working Group) ,得出以下的初步方向(尚待咨询校董、校友、同学及其他持份者意见)。形式教育方面,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信仰与处境的关联、学院与教会的连系,以及不同学科的对话与协作,为教会装备「识见仆人」,以更能回应挑战。非形式教育方面,致力帮助同学多向度的成长 (multidimensional growth) ,以能既谦卑亦具自信,自知与自省,同理心和思辨力兼备,既有大公精神亦有改革热诚。

2. 教学拓展

疫情之下,网上教与学成为全球新常态,虽带来种种困难,但亦方便同学可跨越地域限制上课。我们希望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探讨发展网上教学,包括以网上教学为主、辅以短期面授的课程,让我们的神学教育可更深更广地祝福本港、内地、亚洲地区以至世界各地的粤语、华语、英语的教会群体。同时,我们亦计划举办短期的特别课程和交流计划,让香港、内地、台湾、东南亚、英美等地牧者可以交流切磋,促进处境神学反省。

3. 研究服务

我们将加强服事教会的研究,特别是对讲道的支援。我们希望汇集华人学者及资深牧者,以三代经课 (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 为起点,编写与讲道经文相关的释经、神学、牧养等材料,供各地华人教会的同工参考,同时进行有关讲道传意效果的研究,提升讲道训练的成效。

4. 时局挑战

本院秉承的普世教会合一精神 (ecumenical spirit) ,师生校友面对急变、复杂、含混的时局,学习「竭力保持圣灵所赐的合一」(弗4:2)。本院不会为某一政治立场、某一神学派别背书,而是鼓励师生校友在不同岗位,见证公义、和平、喜乐、仁爱的天国,关爱贫困、受歧视、受欺压的邻舍,并且「用爱心说诚实话」(弗4:15),基于圣经、传统、经验、理性,互相切磋讨论。

*    *    *

本院仝人不忘从上主领受的召命。我们为本院在过去的发展感谢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为前路仰望上主的带领,让我们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发挥先贤开创的神学教育的使命。愿一切荣耀归给三一上主!

发表于二〇二〇年度神学日感恩崇拜(202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