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院长报告

2018年是中文大学创校55周年,也是崇基学院神学院55年的校庆记念。蒙上主保守,本院走过了充满挑战的2017-2018学年,同时迎向更大挑战的2018-2019学年。在此谨向各位报告过去一年各方面的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新同学

每年迎来一众蒙召到本院进修神学的新同学,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本年度取录了87名新生,其中修读学位课程的新同学共82名(BA 1名,BD 12名,MDiv 15名,MA(Christian Studies)34名,MTheol 13名及DTheol 5名)。此外,中大研究院宗教学部亦有2名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哲学硕士生和哲学博士生愿意加入本院的大家庭。与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联同剑桥神学联盟合办学位本年有3名新生。在众多新生中,有10位来自中国内地,1位来自台湾,1位来自缅甸,两位来自马来西亚,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30多个宗派及60多个堂会。(新生详细资料及其入学感言请参《点灯集》)。此外,我们新推出的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证书课程分别有新生12名及5名。

(二)毕业生

今年我们有86位学位课程毕业生及15位文凭课程毕业生,他们的名单、资料及毕业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盼望校友继续记念母院的发展及需要,切切为我们祷告。

(三)访问学人与客座教授

我们每年皆邀请本港或海外的学者作访问学人与客座教授。除了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差派的韩裔老师梁明浩教授外,下学期我们有来自美国加州宣道会湾东堂的陈荣超牧师。他们的加盟,不但使我们的神学反思能与国际接轨,并且与众来自海外的同学一同提醒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四)学院事工

除了经常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外,我们亦积极开展各项事工:

1. 神学院推广及招生工作

为进一步拓展招生工作,本院自2015年起重新整合各项宣传工作,除原有的课程资讯日及献心营外,亦举办课程体验周,参加者可旁听教授的课堂,体验本院的神学教育及训练。同时,本院亦设「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希望能鼓励更多年青信徒回应上主呼召,献身修读神学。去年,我们以「识见仆人」为学院定位,提出「保守与自由互相尊重,灵性与学术彼此结合」的口号,作为崇基神学教育的宗旨。

2. 教牧事工部

为了更好地服侍本地牧者,让牧者有静修和默想上帝话语的时间,由去年3月开始,全新形式周一加油站逢每月第四个星期一早上举行。2018年3至5月聚会中每次聚会平均约有18位教牧同工参与。暑假期间暂停,及至本学年第一期恢复聚会。本年度开始增设了圣餐环节。9至11月负责聚会信息之讲员分别为邢福增教授、叶菁华教授及龚立人教授。聚会日期为9月17日、10月29日及11月26日。9月份聚会虽因台风山竹袭港而取消,但有关讲章(「作识见仆人」)仍发送予各报名参加者。

去年在周年牧养研讨会中所发表的文章,已编辑成书:《处境中的灵性操练》(教牧研讨系列十一),并于本年10月出版。至于由本院教牧事工部主办之第十二届周年牧养研讨会已于2018年10月23日至24日假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举行,主题为「圣经教导‧下一里路」。本年研讨会的特色乃包括发布研究计划(「圣经教导,教会教育」研究调查)结果、学者及牧者回应、专题工作坊(第一天集中介绍不同型式的教导事工;第二天则集中经验交流分享,有20多位教牧同工应邀协助)。

3.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于2016年9月成立。负责统筹及重新规划各证书及文凭课程,以达致神学普及和培育能回应时代需要的信徒生命为目标。为配合现今信徒的需要,本部已完成课程重整,并于今年9月开办新文凭及证书课程,以提供更多元、更具弹性之课程让信徒修读。新课程名为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课程(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及基督教思想及实践证书课程(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课程结构设有核心及选修科目,核心科目包括圣经研究、基督教研究及神学等范畴之基础科目,选修内容主要以圣经研究、基督教教育及社会参与三大范畴为主,此设计让学员可于修读期间可按个人兴趣选修不同领域之科目,最长修读年期亦延长至四年。课程全年收生,于今年1月及9月,共17名新生入学。

为使牧者有机会就牧养实践方面进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与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成员包括了英国剑桥的四所主要神学院:圣公会的Westcott House及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卫理会的Wesley House等。2018-19年度有3名新生入读此课程。课程主要供本港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在香港及英国进修实践神学课程,学生需就某种基督教实践进行深入研究。课程包括到英国修读短期课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讨课。

4. 校牧部

过去十年,本院学生人数经历急速增加,如何强化本院对学生(全时间及兼读制)的关顾,成为重大的挑战。现时校牧部工作,主要由校牧王家辉牧师统领,并设助理校牧一名(邵倩文姑娘)。

王家辉牧师及邵倩文姑娘出外探访、关顾及指导一些在港进行暑期实习的同学,如参与「临床牧养关顾训练课程」(CPE)的同学(分别由大埔那打素医院院牧部、院牧事工联会及天主教教区医院牧民委员会开办之课程)、普世合一暑期实习(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还有个别在不同堂会及基督教机构实习的同学。他们在暑假期间也会为个别同学、应届毕业生及校友提供个人辅导或灵修指导。

除了跟神学院学生会协调外,校牧部亦负责新同学的性向测验及灵命小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适应问题。此外,学期进行间,每周举行黄昏共融祈祷会三次,及进行各种个人辅导及心灵关顾。

5. 传经讲座

第23届传经讲座已于2018年10月14日在本院圣堂举行,本年邀得英国锡菲尔大学荣休讲座教授艾雪莉教授(Professor J. Cheryl EXUM)担任讲,讲题为「《雅歌》:圣经中的情爱、欲望与浪漫」(The Song of Songs: Love, Desire and Romance in the Bible),由陈南芬教授、李均熊博士及王珏博士回应,同时邀请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助理教授麦金华教授、伯特利神学院圣经研究教授及教务长李隽教授(PhD 2009)及彭淑怡小姐(MACS 2015/MDiv 2018)协助粤语传译。

6. 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8

由本院与香港圣乐促进会合办之「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8」已于2018年7月22日至27日举行,主题为「水礼与崇拜牧养─基督福音的奥秘」。是次营会住宿安排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利树培堂及文质堂宿舍,而主要活动场地则在本院圣堂、祈祷室及活动室举行,共有200多人参加。

7. 2018「与莫特曼对话:香港专业论坛」

由本院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办研讨会,由三位本地神学工作者与举世知名神学家莫特曼(Prof. Jürgen MOLTMANN)展开对话。林子淳教授(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主任、研究员)、郭伟联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副教授)、赖品超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暂任院长、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分别从莫特曼神学与欧陆哲学的对话、莫特曼神学对中国教会启迪、莫特曼的盼望伦理与香港处境的关系,先后发表文章,由莫特曼教授逐一回应。其后有参加者提问时间,最后由温伟耀教授(本院名誉高级研究员、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总结发言。会议由本院副院长叶菁华教授主持。

(五)研究中心及交流
1.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第16届「暑期学术交流课程」已于2018年7月22日至8月18日举行,期间有48位学员获安排住宿神学楼。本院多位教授轮流上课,讲授旧约圣经概论及神学(谢品然博士)、新约圣经概论及神学(卢龙光牧师、余德林博士)、基督教教义核心(温伟耀教授、林子淳教授)、基督教个人及社会伦理(叶菁华教授、陈家富博士)等课程。除进行学术交流及为参加者提供个别的研究指导外,亦安排参加者参观香港基督教教会及有关机构。

2.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迁入神学楼,成为本院的姊妹机构,继续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为庆祝宗文社60周年社庆,本社举办7次公开讲座,其中包括:「动荡时代的挑战:六七暴动与香港基督教」(邢福增教授)、「容不下的激进社会行动:荃湾合一社会服务中心(1973-97)与被规范下的基督教社会服务」(黄慧贤博士)、「合而为一:中华基督教会与中国教会合一运动」(王晓静博士)、「港九明灯─培灵研经会的创立及其意义」(李金强教授)、「既济未济:一九○七年在华传教士大会与《和合本》中文圣经翻译」(麦金华教授)、「1997至2017:回归后的基督教与社会」(叶菁华教授)及「徘徊于耶共之间:解密中共地下党基督徒」(邢福增教授)。

宗文社更举办社庆座谈会「今天,我们仍要谈中国神学吗?」假圣公会诸圣座堂一楼感恩堂举行,由本社不同年代的重要人士进行讨论,有:前瞻未来:李景雄牧师(资深神学工作者,本社首任华人社长);圣经与处境:卢龙光牧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荣休院长,本社前任社长);神学与宗教对话:赖品超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暂任院长、《景风》主编);基督教中国化:王晓静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讲师、本社副社长);神学与处境:林子淳教授(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主任、研究员);香港教会与处境:郭伟联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副教授、本社董事)。会后设有感恩崇拜,由范晋豪牧师(圣公会诸圣座堂主任牧师,本社董事)宣讲信息。

由宗文社与其他机构合办的活动包括「那些中国地下教会与维权律师们」及「拆十不是过去式」等公开讲座。

本社负责「中国基督教史学会」的秘书工作,本年主办/合办的讲座或研讨会包括「思想史、宗教比较史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以《真光》及《月华》为例的探讨」(会长郭伟联教授主讲)。

除国际学术期刊《景风》外,宗文社亦出版以华人教会和学术界为对象的中英文书籍,包括与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本社负责编辑及制作的《吴耀宗全集》第三卷:抗战后期及国共内战时期(1942-1949)共两册,已于2018年8月由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另本社获圣公会荆冕堂委托制作堂史《荆冕荣光:香港圣公会荆冕堂五十周年堂史(1965-2015)》将于11月底出版;以及国内委托制作《田野万象—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报告》(高师宁主编)【简体版】预计于12月底出版。

3. 基督教研究中心

基督教研究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与「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亦以合办形式与崇基学院或其他基督教团体举行多项活动,包括「传经讲座」及多个公开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工作坊等,如「灵修的宗教对谈」系列之基督新教灵修工作坊:「会晤圣言」(Encountering the Word)、与汉语基督教研究所合办「国际学者跨学科专题研讨会」以及「第九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2018)」。

另有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办讲座「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的互动(19-20世纪)」(褚潇白教授主讲);研究计划有由任志强博士负责「寻找『雨伞后』新世代的灵性特质及宣教与牧养路向」研究计划,以及与普渡大学合作「当代中国基督徒口述史」研究计划。

4.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肩负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践行「愿景」(vision),推行优质生命教育,引导教会学校的学生认识真理,鼓励他们为天国服务,为建立公义、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并以落实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优质生命为终极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包括:由香港体验教育联盟主办、优质生命教育中心协办「留白有识」【Doing Nothing all Day】电影放映会。另「中学的生命教育:宗教、灵性与文化视域」2018/2019年度计划已获世界传道会/那打素基金支持,继续以生命教育服务校园。

5. 交流项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关怀出发,汇通中西学术,让师生、牧者等接触多元传统,建立全球视野,并于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常设伙伴及交流平台。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IASACT)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赞助,为来自亚洲及北美学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资源。2015年开始由本院全面负责执行筹办工作,2018年的研修班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圆满举行。经过遴选共有12位来自10个不同国家及区域的学者参加,包括澳洲、印度、印尼、蒙古、尼泊尔、菲律宾、中国、新加坡、英国及越南。当中3位来自中国及菲律宾的学者现正分别在澳洲、英国及新加坡进行研究工作和修读博士学位。研修班以6月18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崇拜正式开始。今届IASACT学者还有机会参观香港圣公会会督府及香港历史博物馆的专题展览:「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了解本地文化及宗教历史并参观由大英博物馆借出的多套展品。此外,他们亦积极举办周五饭聚和到澳门观光,让彼此进一步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另外,由本院负责出版、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赞助的第三期电子学术期刊(QUEST: 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刚于今年发布。QUEST首刊于2016年,除了接受曾参加IASACT的学者投稿,更刊登了数位研究领域与亚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相关之学者的文章。三期期刊共刊登了17篇文章。

本院有7位学生参加2018/2019学年的交流计划,包括两位神道学硕士生、1位神学博士生及两位哲学博士生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交流,除了其中两位分别是神道学硕士和哲学博士的同学会交流一学年外,其他的会于上学期进行交流;两位神道学学士生会于本年度下学期到台湾长荣大学神学院(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交流一个学期。2018/2019年度有一位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的神学硕士生来本院交流学习一学年。

本院一直积极推动学习交流。2018年5月24日至31日,由本院名誉副研究员松谷晔介教授及在日本宣教的林美恩校友(MDiv 2010)代为安排,造访关西学院神学院、东京神学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青山学院大学及日本基督教团,同时亦参观了大阪历史博物馆、神户宗教历史景点、东京浅草寺、日本基督教团神户圣爱教会、SCF青少年团契、与基督教出版社Christ Times总编辑交流及分组参加东京五家基督宗教教会主日崇拜或弥撒,与当地神学院师生、教会及出版社交流,参加者共25人,包括4名教职员。

(六)财政状况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先贤的理想与努力,本院兼具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及服事教会的神学教育机构的双重身份,成为主要华人社会(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内地)中独设在公立大学中的神学院校。然而本院的财政并没有接受政府公帑资助,悉数仰赖教会及私人捐献维持。一直以来,蒙支持宗派教会,崇基学院校董会及众弟兄姊妹热心支持。因应不同需要,我们希望获更多同道认同投资天国人才的重要,支持奉献「崇基神学教育基金」、「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及「中国内地神学生助学基金」。2017/2018年度我们有经常费赤字港币$3,735,000元。盼望众教会及信徒愿意对神学教育作更大的承担,使本院能在财政上无后顾之忧,在获得稳定的支持下,专心发展神学教育。

随著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在2013年使用,现时整个项目的预算开支修订为7,800多万元港币。感谢各方鼎力支持,自2003年起,本院共举行了9次步行筹款、5次筹款音乐会及1次感恩筹款晚宴以筹募捐款。与此同时亦获各支持宗派、崇基学院、各堂会及个人的募捐,现时仍需筹募款项近700万,盼望弟兄姐妹继续纪念及踊跃奉献。

(七)未来发展

今年是崇基神学创办55周年的纪念。回想1963年,崇基学院为进一步宏扬神学教育的使命,创办崇基神学院,复于1968年改组为崇基神学组。55年来,本院数经改组,期间伴随香港教会及社会,渡过各种考验与挑战。如何让崇基神学在时代巨变中,扎根香港,关怀中国,面向普世,在在需要我们因应自身的条件,评估前面的困难,从而作出更适切的变革。

大学与神学教育。本院乃华人社会唯一设于公立大学的神学院校。厕身大学体制,并在宗教研究同仁的协作下,本院老师当谨守位分,致力于在学术研究上,更好地服事教会。感谢上主,备受全球高等教育界重视的「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公布了2018年度的排名,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在「神学及宗教研究学科(Theology, Divinity & Religious Studies)」中,获评为世界排名第47位。据QS官方网页形容:「香港中文大学是唯一上榜的香港学府,该大学的神学教育由崇基学院神学院负责提供,设有大学本科和研究学位。」本院一直不以追逐排名为己任,是次虽获肯定,但我们绝不以此自满及自夸。随著香港高等教育的急剧转变,崇基神学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面对愈来愈高的要求,本院老师在委身神学教育及教会事奉的同时,如何在学术研究上作出更多贡献,成为「识见仆人」,在在需要各位的记念。再者,近年中文大学推动各项课程及老师评核,本院在中文大学体制内,须配合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在坚守神学教育的理想的同时,作出符合大学的要求。

课程重构。我们也十分关注神学课程如何更新,与时并进,更好地服事教会。对此,本院已成立了课程重构工作小组(Curriculum Re-Formation Working Group),由研究及出版副院长叶菁华教授任召集人,成员包括关瑞文教授、黄根春教授、叶汉浩教授、李均熊博士、王珏博士和黄慧贤博士。此工作小组正全面检视本院神学教育,将严谨地参考国际神学教育趋势、搜集各持份者(支持宗派、学生、毕业生、大学有关部门等)意见、听取校董会的指导等,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提出本院神学课程改革的建议。在起步阶段,小组向文学院成功申请了拨款,邀请韩国延世大学两名学者Professor Samuel Y. PANG(Director, Global Institute of Theology)及Professor Sung Uk LIM(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于2018年4月11日至13日到访本院。他们主持了数个专题讲座,讲题包括“Towards Theological Curriculum with Global Vision: A Korean Experience”和“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a Korean University Setting: Vision, Tasks & Challenges”等。

建立老师团队。数年前,尊敬的卢龙光牧师及温伟耀教授相继荣休,正式揭开了本院老师退休潮的序幕。未来数年间,本院大部分全职老师将陆续退休,如何建立新世代的教师团队,在在影响著崇基神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本院于3年前设立「崇基神学教育基金」,就是为迎向退休潮而为建立新世代老师团队涉及的额外财政负担而筹募经费。本院教师身兼大学教授及神学院老师双重身分,除了要符合大学对教授的要求外,亦须委身于神学教育及教会事奉。盼望各位为本院的发展,特别是老师团队的建立代祷,并求上主为我们预备合适人选,供应我们的不足。

建立学生群体。神学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各种以学生为本的非形式学习,也是不可或缺。随著全时间老师人数的增加,本院师生比例也有相应改善。不过,我们对同学(全时间与兼读)的关顾,仍有许多需改善之处。2016年起,老师与学生会职员会,建立了定期沟通平台,借此收集同学意见。神学楼优化工程的完成,也期望能建立师生教学及活动空间。

财务策略。一直以来,本院在财政上,除了学费外,均仰赖崇基学院、支持宗派、众教会及信徒捐献。随著本院事工发展,在财政上面对愈益沉重的负担。神学校董会成立了长远财务策略小组,将因应不同需要衍生的财政及资源问题,提出建议,同时亦全面检讨本院的收支情况,期望能更有效地扮演管家角色,将上主藉众教会及信徒交托予本院的资金,作更合上主心意及运用。

新院长遴选。本人将于2020年7月底卸任院长。感谢众校董及老师的支持及协助,完成第一个任期(2014至2017)后,于去年(2017至2018)得享安息年。为了更好的预备遴选工作,神学校董会已成立了新院长遴选小组,由主席苏成溢牧师任召集人,成员包括方永平教授(崇基学院院长)、陈志坚牧师(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代表)、林崇智牧师(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代表)、王福义长老(基督教崇真会代表)、周健雄牧师(五旬节圣洁会代表)及林津牧师(校友会代表)。求上主保守整个遴选过程,并为本院预备合适新院长,毋忘崇基神学教育的初心,带领崇基神学教育迎向面前的挑战。

展望未来,本院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改变及挑战,并作长远的企划。我们将以老师团队、学生关顾,及拓展工作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重心。本院仝人不敢或忘从上主领受的召命,期望崇基神学教育能够符合上帝心意。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承先启后:一方面,我们承继了先贤的基础及资源,另方面,我们要为十年后的崇基学院神学院作好预备。为本院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感谢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为未来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带领,我们需要您结伴同行。际此香港社会及教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我们更须仰望从上而来的智慧、异象、勇气、信心及盼望,在充满挑战之中,担起识见仆人的责任。

愿一切荣耀归给上主!

发表于二〇一八年度神学日庆典(2018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