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路加福音》11章1-13节
2022-08-07 | 路11:1-13 (新汉语译本)

李嘉琳 (′17 BD)
  • 北大屿山医院院牧

向邻舍午夜求饼的比喻是路加特别剪裁并贴于耶稣教门徒祷告内容之后,有说明和延伸应用的意味。传统将信徒代入求饼人,将上帝代入邻舍,教导说成只要坚持祷告,上帝终会开门。难道上帝开门并非基于友情,只计算人的付出和自身利益吗?

和合本的「情词迫切」与新汉语译本的「不想丢脸」原文乃ἀναίδειαν ,早期的学者认为这字解作「坚持」,近代学者则认为有「厚颜无耻」、「丢脸」之意,用作形容不想开门的邻居,而非求饼人。

耶稣时代,四海皆兄弟为当时的村落文化,谁或谁的朋友有需要,大家会视为家人般接待,并感到光荣。但由于社会环境变得苛刻和令人恐惧,被剥削的农民或平民因生存向剥削者寻求庇护,形成了「恩庇侍从」的关系文化(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彼此计算在对方身上得到什么,这文化冲击着他们原本好客的价值。

比喻呈现两种接待的态度,第一种是慷慨、信任的态度,求饼人即使被打扰睡眠、家里资源缺乏也即时先接待朋友入屋,再往邻居家拍门取饼(不是借!)。另一种是利益计算的态度,邻居抱怨求饼人的拍门带来烦扰,这举动明显漠视他是朋友,并把他们的关系看为「侍从」关系,即使最后怕他人目光而给饼,却让求饼人感到「不好意思」,像欠下「人情」。耶稣藉人际接待的例子指出神国应有的模样。

当我们习惯地细心照料、陪伴、保护邻舍,在实践中自然体会上帝的慷慨与慈爱,并会学习不单以「主从」、「祢给我取」的关系来看祂,更视彼此是甘苦与共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