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土吾鄉?關於在台香港基督徒現況問卷調查報告撮要 [1]

第77期專題文章——2023年9月號

[1]邢福增
本院教授

2019年以降,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移民潮。面對這波移民潮,香港教會也承受不少衝擊。[2]根據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在2021年3月的普查,回答問卷的886所教會(佔全港堂會67.5%),指會友移民成為牧養的主要挑戰。60.5%的堂會有會友已經移民,79.6%的堂會有會友正預備移民。[3]另一項針對基督徒的問卷調查指出,約一千名答卷者中,表示未來五年留港的佔56.9%,選擇移民的佔33.2%。[4]

移民潮不僅影響香港教會的前景,[5]基督徒移民到外地的情況也值得關注。對此,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開展「離散香港與基督教」的研究。由於不少香港人選擇移居台灣,筆者乃乘2022年8月至12月在台灣安息年訪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期間,探訪在台的香港人教會,並進行「關於在台香港基督徒現況問卷調查」,搜集有關資料。問卷於2022年12月28日至1月20日期間於網上收集,共收回232份有效回覆。由於往後仍收到個別回覆,截至2023年6月,合共收回有效問卷244份。

基本資料

244位回覆者中,女性(57.8%,141人)略高於男性(42.2%,103人)。其中92.6%(226人)為受洗基督徒。其中23人(9.4%)在香港時曾任牧師或傳道人。年齡分佈方面,77%的基督徒為40歲以上:

表一:答卷者的年齡分佈
24歲以下 25至39歲 40至54歲 55歲以上
16人 (6.6%) 40人 (16.4%) 102人 (41.8%) 86人 (35.2%)

值得留意,244名答卷者中,14人(5.7%)已離開台灣。離台者大部分前往英國(4.5%,11人)。至於在台基督徒的現居地,66%(141人)居住於集新北、台北及桃園,9.4%居住於台中。

離港及移台原因

從問卷顯示(Q1-Q3),移民跟2019年以後香港政治及社會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係。

表二:答卷者移民時間線
  萌生移民離港念頭 付諸行動 何時來台
2019年以後 53.3%(130人) 75%(183人) 83.6%(204人)
2014至2019年 34%(83人) 19.7%(48人) 12.3%(30人)
2014年前 12.7%(31人) 5.3%(13人) 4.1%(10人)

關於基督徒離開香港原因,問卷設定可選最重要三項(Q6),最高比例依次為:(一)無法接受新香港的變化(68%,166人)、(二)國安法(44.3%,108人)、及(三)轉換新生活環境(34.8%,85人)。同時,將台灣視作退休宜居地的考量,也不容忽視(29.1%,71人)。

至於選擇台灣的原因(Q7),問卷設定可選最重要的三項原因,最高六項依次為:(一)台港兩地地理接近(61.5%,150人)、(二)生活空間及節奏(45.5%,111人)及(三)在台生活水平較低(41.4%,101人)、(四)移民門檻相對較低(35.2%,86人)、(五)嚮往民主制度(33.6%,82人)及(六)健保制度吸引(27%,66人)。

問卷顯示,關於來台居留的身分(若曾變更身分,以最新狀況為主,Q4),主要以投資移民(30.3%)、依親(19.7%)、專業移民(14.8%)及原香港(僑)生(12.3%)為主,合共佔77.1%。上述四種居留許可,在符合相關規定後,得申請定居許可(即獲簽發國民身分證及護照)。244名答卷者中,35.2%(86人)已獲定居身分,16.8%(41人)已申請定居,近半(48%,117人)仍未申請。

定居前景與二度移民

根據問卷(Q8),逾半基督徒認為在台生活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定居前景不明朗」(54.5%,133人)。由於近年台灣政府對香港人移民政策的新措施,令不少港人對能否在台定居感到迷惘,於是在台港人掀起「二度移民」潮。[6]

被問及「你是否有計劃離開台灣」時(Q15),近四成答卷者表示在考慮中及未決定,反映其對留台前景缺乏信心。此外,已決定離開及已離開者,合共13.5%(33人)。至於沒有計劃離開者中,大部分已經取得台灣定居身分(86/110)。

針對「決定及計劃遷離台灣的主要原因」(Q16),132位答卷者中,最多人(43.9%,58人)選擇「定居前景不明朗」,其次為「對台灣失望」及「擔心中共武統台灣」,均為12.2%(20人)。至於離台後的新目的地(Q17),六成(60.3%,79人)選擇英國,其次為香港(20.6%,27人)。

在台香港人教會(團契)現狀

隨著香港人移民台灣數目增加,以香港人為主體的教會及團契先後成立。就我們觀察,部分香港基督徒同時參與多於一所教會(或形式)的聚會,故問卷設定為多選項目。從問卷可見,在台香港基督徒主要參加的教會聚會分佈如下(Q1):

表三:答卷者參與教會類型
本地教會主日崇拜 繼續網上參與香港教會主日崇拜 濟南教會香港人崇拜及團契 淡水香港教會 台港同行團契 其他 其他附屬於本地教會粵語團契 沒有
57.8%
141人
21.7%
53人
19.7%
48人
17.6%
43人
13.5%
33人
7%
17人
6.1%
15人
6.1%
15人

被問及對在台的香港人教會(團契)有何期望(Q23)時,可見以牧養在台香港信徒(66.8%)、連結在台港人(56.6%)及協助投入生活(49.6%)為最高的三個選項。不過,近四成(39.3%)在台基督徒亦期望教會可向其他在台的港人傳福音,亦有三成答卷者希望教會能繼續關注香港(34%)及服事台灣在地社區(30.7%)。

誠然,香港人教會亦面對各種困難(Q24),正如前述,在台定居不明朗及二度移民的問題,在在成為港人主要困擾。從問卷可見(Q24),近六成半(64.8%)答卷者指出,因「二度移民」而帶來的流失問題,是教會最大的挑戰。在此情況下,逾半(56.6%)信徒對在台香港人教會的前景表示憂慮。

在台香港基督徒群體的身分認同

移民群體離開原居地,來到新的環境展開新生活,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在問及「是否同意在台香港人要融入本地生活,學習成為(新)台灣人」時(Q9),36.9%(90人)及40.6%(99人)的答卷者選擇十分同意(5分)及同意(4分)。只有3.7%(9人)的回答是「十分不同意」。

當問及「你是否同意在台灣仍要延續香港人的身分」時(Q10),只有2%(5人)表示「十分不同意」(1分),而38.9%(95人)及31.6%(77人)則選擇十分同意(5分)及同意(4分)。近半(49.2%,120人)基督徒表示對香港的思念程度仍然偏高(Q14,4分以上)。

在身分認同方面,「香港人」對在台香港基督徒而言,仍是揮之不去的身分(Q26)。21.7%(53人)答卷者仍以「香港人」身分自居。57.4%(140人)認同自己為「在台香港人」。相對而言,1.2%(3人)及13.5%(33人)接受「台灣人」及「來自香港的台灣人」的身分。餘下5.7%(14人)及0.4%(1人)分別選擇認同「地球公民」及「中國人」的身分。

問卷又設定另一組與身分認同有關的選項(Q25),希望了解回答者對「離散」身分的體認與感受。結果,最多答卷者選擇「我是流散的香港人」(38.5%,94人)。如果把「我是異鄉人」(11.9%,29人)及「我是流亡(走難)香港人」(6.6%,16人)也計算在內,逾半(57%)基督徒的選項表達了較濃厚的離散情結(diasporic complex),跟「我是台灣新住民」(33.2%,81人)對比,無疑值得注意。但也有9.8%(24人)選擇「沒有想過」。

由於是次問卷調查以基督徒為對象,我們也嘗試將信仰向度納入身分認同的視野(Q27)。結果,逾半(56.6%,138人)選擇「不管如何,我都是基督的門徒」。其餘分別以至「客旅與寄居者」(23.8%,58人)及「帶著使命的朝聖者」(11.5%,28人)作體認。但也有8.2%(20人)表示「沒有想過」。

小結:離散處境與香港基督徒

本問卷調查是「離散香港與基督教」計劃的一部分。為何我們以「離散」(diaspora)的概念來研究近年香港的移民潮?離散(或流散)的概念,跟希伯來民族亡國被擄的流亡歷史有密切關係。後來廣泛應用於其他族群,並從具濃厚神學色彩的概念,延展至文化、歷史及文學等跨學科研究。[7]有關華人離散(Chinese Diaspora)更發展成學者關注的獨立學術領域。[8]那麼,離散的概念是否適用於近年香港的移民潮?

自2019年以降,因應香港人移民潮,台灣出現兩種新形態的信仰群體:(一)由離散香港教牧及信徒成立的新興教會或團契,例如台港同行團契、淡水香港教會;(二)在地教會支持下的香港人聚會或團契,如長老教會濟南教會香港人崇拜、台中基督教恩光堂浸信會不定期的粵語團契。毋庸置疑,離散的概念確實成為在台香港人信仰群體的重要標記。例如,台港同行團契的宗旨是「以基督愛鄰舍的愛傳遞關懷。我們期冀與流散在台灣的港人同行,建立想像共同體,團結在台港人。」團契成立首季即以「流散」為主題。[9]淡水香港教會的徽號(見圖):「主體為『香』字甲骨文,融入希臘文XP,代表基督。基督仿若船帆,盛載象徵流散港人的三點。」[10]

圖一:淡水香港教會會徽

同時,「香港人」(Hongkonger)也是離散信仰群體的身分體認。[11]台港同行團契的英文名是「Hongkongers in Taiwan Fellowship」,濟南教會的粵語聚會稱為「香港人崇拜」,淡水香港教會的英文名是「Hong Kong Church in Tamsui」。這些由離散港人成立的信仰群體,對香港的土地或香港人的身分,無疑仍有強烈的情感。

從是次問卷所見,參與上述香港人教會(團契)的人數大約在20%以下,而近六成答卷者表示有參加本地國語教會或長老教會的崇拜。這反映出大部分來台的信徒,對本地教會的參與及接納程度頗高。有參與本地教會的香港信徒表示:由於「不大喜歡圍爐取暖」,同時希望可以「融入台灣社會」,故沒有參加香港人聚會。[12]誠然,其中也有香港信徒參與多於一類教會的情況,這或許跟他們仍希望藉香港人崇拜(團契)連結其他香港人。

問卷呈現在台香港基督徒的身分認同,具「離散香港人」的色彩。這群高舉「香港人」身分認同的信仰群體,既維持一定的香港聯繫,又強調移民需要融入當地社會,[13]這些都在是次問卷中有進一步數據的支持。

不過,由於台灣收緊對香港移民的定居政策,促使在台香港人出現「二度移民」,無疑為在台的離散者,帶來二次創傷的可能。這種創傷反映在對台灣政府的不滿,[14]但也包括在台要再一次經歷去留決定的掙扎,以及目送朋友離開的心理傷痛。二移民潮對在台香港人教會,不論在人事或事工,以致士氣上,均帶來重大的衝擊。

面對二度移民的衝擊,香港人信仰群體又如何應對?我們可見,與「離開(或逃出)香港」的離散經驗緊扣的,是對香港揮不去的記憶,及期間承受的創傷。[15]而在近乎「不情願的流亡」(Reluctant Exiles)中,「何土吾鄉?」的問題也成為離散群體的身分尋索與建構。[16]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是次問卷調查為首階段研究,接下來,我們將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訪談工作,藉此深入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想法。

(有關問卷調查的報告,預計於2023年底公佈)

註腳

  1. ^ 是次問卷調查,蒙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濟南教會香港人崇拜、台港同行團契、淡水香港教會、基督教恩光堂浸信會相關負責人協助,僅此鳴謝。
  2. ^ 梁國全:〈移民潮對香港教會影響的探討〉,《時代論壇》,2021年8月27日,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6568&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
  3. ^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21逆境中香港教會跟進研究簡報》(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21),頁25。
  4. ^ 麥嘉殷:〈建道調查:五堂會共四成人正考慮或已申請移民〉,《時代論壇》,2021年8月4日,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6344&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
  5. ^ 根據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的調查,近半受訪者對香港前景不感樂觀,其中14.4%計劃在兩年內移民。移民潮對香港社會及教會均帶來重大壓力。「參與者、奉獻、事奉人員與教牧的流失導致組織上出現困難、同時亦要回應不同移民者和留港者的牧養需要。」:《香港基督教現況焦點小組研究分析2023》(香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2023),頁13。
  6. ^ 李澄欣:〈香港移民潮:港人在台灣陷法律、國安困局「二次移民潮」是否陸續有來〉,BBC,2023年1月20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316121。另〈港人移民赴台驟減,申請被刁難質疑台「撐港人」變調〉,《明報》,2023年6月26日,https://news.mingpao.com/ins/兩岸/article/20230626/s00004/1687777230625/港人移民赴台驟減-申請被刁難質疑台「撐港人」變調
  7. ^ Kevin Kenny, Diaspora: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另廖炳惠:〈在全球化過程中的海外華人離散社群─視覺藝術中政治與文化公民權的分合〉,《中外文學》,卷32期4(2003年9月),頁25至26。
  8. ^ Adam McKeown, “Conceptualizing Chinese Diaspora, 1842 to 1949,”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8:2 (May 1999): 306-337. 另Tan Chee-Beng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Diaspora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9. ^ 台港同行團契,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ITF2020。另〈台港同行團契成立宣言─從流散到團契〉,2020年8月13日。https://www.facebook.com/HITF2020/photos/pb.100069515962378.-2207520000./634454950533491/?type=3
  10. ^ 淡水香港教會,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09916371464736/photos/a.109917094797997/109917114797995
  11. ^ Jeffie Lam, “Word Power: Dictionary Helps Hongkongers Define Their Identity,” SCMP 18 March 2014, https://www.scmp.com/article/1451512/word-power-dictionary-helps-hongkongers-define-their-identity?module=perpetual_scroll_0&pgtype=article&campaign=1451512.
  12. ^ 來自一位以投資移民方式來台的香港基督徒的分享。
  13. ^ 陳柏暾:〈台港同行團契一週年:孫寶玲勉勵在台港人珍惜機會貢獻社會〉,《時代論壇》,2021年9月29日,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6819&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
  14. ^ 〈「看到太多香港人被移民署玩死!」在台港人為何對台灣政府失望、為何考慮「二次移民」〉,風傳媒,2023年1月21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703524?page=1
  15. ^ 有關離散、記憶與創傷的討論,參楊孟軒:《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3),頁31至46。
  16. ^ Ronald Skeldon (ed.), Reluctant Exiles? Migration from Hong Kong and the New Overseas Chines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4)。本書為香港大學於1994年出版,主要探討九七問題下的香港移民潮。原書內頁,可見「何土吾鄉?」即英文書名Reluctant Exiles的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