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故事聽過N遍了…

藍志揚博士
教牧事工部研究主任

Posted:
Last modified:

我們已知道教會兒童的聚會人數在2009-2014年期間有穩定的增長,[1]但這群兒童有甚麼特質呢?我們好像所知有限。雖然如此,從香港教育界的大型調查所得的資料,或許可以幫助教會領袖多一點理解以上的問題,從而改善兒童教導事工的果效。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研究中心發表研究報告,香港小四學生在閱讀能力的四個層次中,第一層次「尋找明確資料的能力」表現最好,大部份的學生能「完全掌握文章的表層意思,例如能找出與閱讀目標有關的資料、字詞的定義、故事的背景資料、主句等。」[2]第二層次,即直接推斷的能力,表現尚可。「這表示部分香港學生能根據文章內容推斷事情的因果、總結要點、尋找代名詞與主語的關係、歸納文章主旨等。」[3]

可惜的是小學生在第三和第四的閱讀層次表現就未如理想。學生在「第四層次:仔細閱讀、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要點」的表現欠佳,五成香港學生的表現未達到要求。[4]香港小學生表現最差的是第三層:解釋篇章及發表意見。[5]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於掌握文章的主旨或教訓、比較文章的資料、推斷故事的語調、將文章的資料應用在現實生活上的能力不足。」是次研究共有4867個小四學生參與。[6]

以上的研究結果對本地教會的兒童事工可以帶來以下三個啟迪:

1. 相同的不足

揭開兒童的主日學課本,教導內容不會離開聖經的故事。[7]聖經記載的故事無疑是十分精彩,能夠吸引各人的耳目,小孩們都會聽得、看得津津樂道。但精采的聖經故事,孩子在一、二年級前透過學校或家長可能已經聽過(特別是教會第二代),要他們再聽一次,就需要有新的技巧;不然,中小級學生的耐性有多大,大家心裡有數。按港大的研究報告作推斷,教會兒童要掌握信息的表面內容,他們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例如大家熟悉的:神創造天地萬物的始序(表層有關的資料)…始祖犯罪故事的結構、內容和角色(事情的因果)。但要教會兒童掌握信息的較深層次意義,例如:主旨、教訓、發表意見、生活的應用等等,很大機會他們會顯示能力不足。教會導師面對兒童在這些方面的不足時,教導的焦點可以因應孩童的需要而作出調整。

2. 新舊的結合

以西結書(二8-三3)有一個奇特的記載,神要求以西結吃書卷,以西結就把書卷吃下,並且深覺口中甜美。如果教會孩子單單把故事的表層意思存入腦海,相信很難做到有甜美的經驗。導師要求小學生記下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次序,又或十誡的內容,沒有甚麼不對,但過程當中極之需要教學技巧。小學生平日在學校上課,已經有許多資料需要處理,聖經的資料只是芸芸之一,單單記下資料,要達致甜美的話,尚有頗大的距離。小孩子如果能夠「吃」下聖經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就可以轉化為孩子成長所需要攝取的養份,意味著他們可以擁有一種屬於自己生命的方式來經驗聖經的真實,以此更新和激發他們的信仰,行為和價值觀。[8]換言之,教導的重點是聖經的內容是否能夠與他們的真實生活結連,聖經故事需要跟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行事為人連結。[9]

傳統教導和個人經驗的結合被運用在信仰培育不是新鮮的方法。猶太人的信仰,雖然經歷亡國,但一直歷久不衰,妥拉的教導在宗教培育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10]「猶太教教育之主要目的在使人明白及接受神的啟示,因此妥拉就成了主要的教學內容。」[11]妥拉的教導不是單單包括成文的經文,同時也包括大量「口傳妥拉」[12],這些傳統針對的主要是「行為操守及日常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問題」。[13]一個古代社會的宗教傳統,也會十分重視信仰與日常生活的結合;過去的十年網絡科技令城市人生活起了急劇的變化,教會今天的信仰培育,豈能忽視新/舊的結合。看似古舊的聖經故事如果能夠連結現代人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神的話語定能不住地更新人心。

3. 一起經驗不離地的信仰

主日學在十九世紀興起,其中一個目的是幫助孩童學懂閱讀及生活自理。[14]該時候教會相信,孩子們學懂閱讀,他們就能夠學懂聖經的內容,並且會成為有教養的人。[15]現在孩童要識字的話,不再需要主日學導師操心。沒有音樂恩賜的主日學導師也可以帶領孩子們唱詩歌,因為現今網絡上有眾多應用程式能夠解決不少技術障礙。現今的孩子們還需要甚麼的教導呢?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帶出洞見所在。孩童能力不逮的地方,他們缺乏訓練之處,正是教會導師存在的價值。研究報告指出,本地小學生有四項訓練均低於國際水平,它們分別是:[16]

  1. 指出中心思想
  2. 和他們的經驗作比較
  3. 預測接著會發生的事情
  4. 歸納和推論。

一個聽過多遍的聖經故事,可以令兒童沉悶非常。但原來香港的兒童普遍都欠缺以上的訓練,教會的導師可以引導孩童一同探索以上四個問題,開拓他們的眼界,如此不單能夠達致信仰落地的效果,也可以對他們平日在學校的學習有所得益。孩童在主日學學習得到的技巧,能夠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對導師和孩童而言,這是難忘的經驗![17]

總結

本地教會青少年流失嚴重,[18]情況令人憂慮,十年、二十年後,教會人口變得老態,這是顯而易算的事。教會要扭轉這個劣勢,培育下一代是教會一項重大的任務。教會的小學生人口在過去不斷增長,但他們升中後便離開教會,面對此情此境,牧者、導師和家長,深感惋惜!在結尾部份,借用一段看似古舊但仍然活著的一段話彼此勉勵:「不要把聖經變作孩子們厭倦的書,在導師智慧地教導下,理想的成果將會很快出現。經過導師的教導,聖經將成為孩子們生命的糧食,對於孩子們,聖經可以是歷久常新。」[19](本文標題「聖經故事聽過N遍了…」來自關偉基君之文章「教會之所以為教會——讀藍志揚君〈教會青少年流失〉的感言」,謹此致謝。)

Footnotes

  1. ^ 胡志偉,劉梓濠,處境劇變下的牧養更新──香港教會研究2014 (香港:教新,2015),頁25-26。
  2. ^ 香港國際教育成績評估中心,學會閱讀:世界各地的先進經驗和香港小學生的表現研討會報告 (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研究中心,2017),頁7。
  3. ^ 同上
  4. ^ 同上
  5. ^ 同上
  6. ^ 同上,頁4。
  7. ^ 以 “童心愛主-主日學課程-中小級(1-8)冊 (香港:宗教教育,2010)”為例,課堂以聖經人物故事為題目的包括:始祖犯罪(亞當、夏娃)、亞伯蘭、夏甲、以撒、以實瑪利、亞伯拉罕、以撒和利百加、雅各、摩西、亞倫、米利暗、約書亞、迦勒、巴蘭、喇合、亞干、以利亞、以利沙、乃縵、但以理、約拿、撒迦利亞、以利沙伯、馬利亞和約瑟、亞拿和西面、施洗約翰、耶穌(受洗、受試探、傳道、海面行走、醫治癱子、痲瘋、寡婦、最後晚餐、客西馬尼園、被釘、復活、顯現)、多馬、猶大、司提反、保羅(掃羅)、西拉、獄卒、浪子、無知財主、惡僕、十個童女。課程分8冊,含21個單元,96個課節。
  8. ^ Jerry Stone, “Narrative Theology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n Theologies of Religious Education, ed. Randolph Crump Miller (Birmingham, Al: Religious Education Press, 1995), 270; Esther Reed, Rob Freathy, Susannah Cornwall, and Anna Davis, "Narrative Theology in Religious Educ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 35, no. 3 (2013): 298.
  9. ^ Stanley Hauerwas, The Peaceable Kingdom: A Primer in Christian Ethics (Notre Dame,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3), chap. 2.1; Stanley Hauerwas,“Character, Narrative, and Growth in the Christian Life,” in The Hauerwas Reader, ed. John Berkman and Michael Cartwright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27.
  10. ^ 蕭克諧,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 (香港:道聲,2003),頁11-12。
  11. ^ 同上,頁11。
  12. ^ 紐斯納著,張聖佳譯猶太拉比典籍要點指南 (新北市: 聖經資源中心,2014),頁41-62。
  13. ^ 蕭克諧, 頁11; Mishnah, trans. Herbert Dan (NY: OUP, 1933), accessed Feb 14, 2018, https://archive.org/stream/DanbyMishnah/DanbyMishnah_djvu.txt
  14. ^ 被稱為主日學的奠基者羅伯特·雷克斯(Robert Raikes)認為主日學的學生應該需要有清潔的手、面容和疏理過的頭髮。Thomas Walters, Robert Raikes-The Founder of Sunday Schools (London: The Epworth Press, 1930), 48, accessed Feb 14, 2018, https://archive.org/stream/MN41722ucmf_1/MN41722ucmf_1_djvu.txt
  15. ^ Karen Massey, “The Narrative Model for Teaching the Bible.” Review & Expositor, 107, no.2 (2010):199; Nam-Soon Song, “Sunday School Revisited: An Alternative to Christian Education of the Church Today?” Religious Education, 108, no.2 (2013): 84.
  16. ^ 香港國際教育成績評估中心,頁7。
  17. ^ 十九世紀主日學開辦初期,孩子們自從開始參加主日學,其言行的改進能夠得到教外人士的欣賞和讚賞。Walter, 60, accessed Feb 15, 2018, https://archive.org/stream/MN41722ucmf_1/MN41722ucmf_1_djvu.txt
  18. ^ 胡志偉,劉梓濠,頁26
  19. ^ Ellen White, Child Guidance (Nashville, TN: Southern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54), 514, accessed Feb 15, 2018, http://centrowhite.org.br/files/ebooks/egw-english/books/Child%20Guidanc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