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超人——鄺振中(12 MACS)

在愛德基金會的事奉,令振中感受良多。
在愛德基金會的事奉,令振中感受良多。

第61期校友專訪——2019年9月號

鄺振中,曾任香港牛奶麵包公司生產麵包部主管,牛奶航空配餐公司的高級烘焙師,改革開放後首家中外合資公司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烘焙培訓人員,又為國際性烘焙原料生產商“Bakels Group”作銷售工作,曾獲多間大集團邀請到各地工作,也曾自己創業,足跡遍佈世界各地。他畢業於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2000年往美國烘焙學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Baking”進修,2012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完成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

與麵包結緣

小時候的鄺振中住在木屋區,家境窮困,家中有七兄弟姊妹,父親在皇家海軍做廚師,自小就有很多機會接觸麵包和蛋糕。加上表哥在「車厘哥夫麵包公司」做麵包,偶爾會帶著麵包來探訪。「十分美味!」振中回憶當時的情形。「媽媽說做麵包可免捱餓。我就在表哥的介紹下,帶着簡單衣物,離開家門,踏入了烘焙這個行業。」於是,振中就在北角溫莎大飯店做學徒,他由工場的的清潔及磨刀等工作做起,每天早上6時上班,下午2時下班,下午5時30分匆匆吃完晚飯,便要由北角搭乘電車至中環統一碼頭到旺角山東街,再步行至雅蘭街與廣東道的德明夜校上課。「因偷師所得的配方,自己無法複製,困惑之際,得到一位同學的提示,他指外國圖文並茂的烘焙書籍多的是。」振中無奈自己對英文只識皮毛,遂立意半工讀進修,在那兒也認識相守一生的太太。

愛情與麵包

振中和太太相識於夜校,以書信傳情。「半工讀期間,班上同學流行以英文作書信往來,以增加英文的運用。當時,她的英文文法較佳,能提點我的錯漏之餘,也增進了友情。」後來,振中要前往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攻讀觀光事業一科。「我們相約見面,她送了我人生第一本聖經。去台灣後,我們也保持聯絡,感情慢慢萌芽。」振中回憶着舊事。

相識相知十三年後,有情人於1977年終成眷屬,步入教堂。直至2017年,他們結婚40周年,籌辦了一次紅寶石祝福婚禮,特別邀請當年為他們證婚的謝博文牧師從多倫多回港主持祝福婚禮。會上振中深情分享:「自己因麵包結識了一位傳經天使,認識了主耶穌基督,也收穫了愛情,成為經歷麵包與愛情兩者均可以兼得的幸運兒。」

振中的作品。
振中的作品。
麵包和工作

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碰壁,振中於是決定重操故業,一則麵包師傅招工廣告,把他領入牛奶麵包公司。三個月後,獲提升為公司主管,管理全廠的人事與生產。後來,獲調派至牛奶航空配餐公司擔任高級烘焙師,期間適逢英國王子查理斯與戴安娜大婚,振中代表公司製作了一個150磅結婚蛋糕出賽,全港有十三間大型酒店和食品機構參賽。1981年,由於中國改革開放,世界各地外國領事館人士和商人紛至沓來,國內飛機及機場各項配套設置均未能應付所需,猶以飛機的配餐設施廹在眉睫。其時,美心董事長伍沾德先生創辦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為首家中外合資公司,當時振中是首批香港烘焙師在國內培訓當地的烘焙人才。飛機餐需求量與日俱增,於是振中在任內又引進了全中國首台麵糰攪拌機、酥皮碾壓機和台車型麵包烤爐以配合工作所需,公司高層很賞識振中,一再和他簽約。後來,一間國際性的烘焙原料生產商“Bakels Group”遠自澳洲來信,力邀振中恊助並參與其集團拓展在香港和中國地區的銷售。「我只是烘焙師,從未有銷售的經驗,經過再考慮最終答應該公司。」從1984年直至2000年,營業額已超過港幣一千萬元。「一般營業員只能用口去說服客戶使用烘焙產品,我卻以技術贏得銷售,贏得客戶。」振中以銷售佳績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振中的作品。
振中的作品。
麵包與神學

2005年時,振中13歲的女兒因先天性心臟病,年紀輕輕離世,對他和太太打擊甚大,那時萌生讀神學的念頭。2009年,透過靈風堂堂議長胡維頎先生的介紹,與南京愛德基金會結緣,多次往返香港和南京,為當地智障人士開展烘焙培訓的工作。幾個月時間,把一間九曲十三彎的細小工作坊,轉變成了一間較具規模方方正正的麵包坊,除了製作曲奇外,還有月餅。結果,愛德麵包坊擴建工場投資了20萬人民幣,年底結算時,業績達50萬人民幣生意。次年營業額更達到一百萬人民幣,智障烘焙師父則由三位增加至七位。

喪女之痛和服侍智障人士的經歷,令振中希望在神學上再進深。2011年,振中入讀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攻讀基督教文學研究碩士課程。「修讀八科,其中四科論文都多少與麵包有關。」麵包與神學究竟有何關係,或如何拉得上關係?這個問題一問出口,振中差點要把論文都講一篇。65歲才讀神學,無減他對面包與神學的熱情。「耶穌在約翰福音六章說:『我就是生命的糧。』那糧是指麵包。耶穌出生地伯利恆之希伯來文有「麵包之城」的意思。讀神學正正讓我可以知道更多麵包的意義,原來除了用以裹腹,更是赦罪,求寬恕,是使我們重新得力的靈糧。崇基神學院也讓我學懂用多角度看事物和詮釋經文。」

「由於我全時間修讀,交功課相對兼讀制的同學較快,至今仍然被同學取笑,指當年為大家帶來巨大壓力。我和同學們還有個叫「1314團契」群組,當中有2013和2014年畢業的同學,取其一生一世的意思。我們定期聚會,保持聯繫,互相勉勵。」讀神學令振中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在靈命上互相支持的弟兄姊妹。

振中自製的麥芽糖。
振中自製的麥芽糖。
麵包與服侍

從2009年在南京愛德麵包坊培訓和服侍智障人士,振中發現相對於神經衰弱的香港人,振中更欣賞智障人士的簡單生活和隨心所欲的心態。參與麵包坊的學習後,智障人士各方面都有進步,他更深感自己的服侍別具意義。「有個學徒令我印象深刻。首次見他時,仍需要母親陪伴,穿制服也要人幫忙,喝水和小便皆要提醒。一年後,我再次回麵包坊教他們做月餅,該學徒告訴我,現時已可自行洗衣服;以前需要母親踏單車接送,一年後他能夠自己坐巴士來回,令我很詫異。」這些點滴都觸動振中,繼續探究麵包製作與手腦活動的相互關係。

他又得到一位特殊學校老師的推介,閱讀《天使麵包》一書,內容講述一位日本人因自行車意外,撞傷頭部導致手腦不能恊調,聽從復康治療師的建議多做泥膠。主人翁認為與其做泥膠,倒不如做麵包,並每次在製作麵包中,對麵包祈禱,祝福顧客;更在麵包醱酵中,播放莫扎特的音樂給在發酵中的麵團聽。日子有功,他的手腦恊調力也日漸恢復過來。故此,振中有個心願,希望藉着麵包的製作,幫助不同的病患者,透過麵包製作,增加他們康復的機會。

近六十年的烘焙人生,他和國內外不少老闆和師傅都熟稔。「有老闆會託我請師傅,師傅也會託我找老闆,就像當中介一樣。我的客戶就像朋友一樣,遇到問題或出錯,也會致電向我求助,我會遙距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他們心目中我就像超人一樣。」這個麵包超人,為了有朝一天讓自己的麵團可以聽到自己的琴音,讓吃在嘴裏的人更覺香甜,振中正偷偷學彈琴呢。

振中從不因為年紀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振中從不因為年紀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訪問、整理:李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