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神學的起點:誰是牧者?誰是被牧養者?

第45期專題文章—2015年9月號

文/盧龍光牧師(本院榮休院長/客席教授)

神學課程傳統地被劃分為四個部份:聖經、歷史、系統神學及實踐神學。而「神學」往往被理解為抽象的思維,甚至被狹義地等於是「系統神學」,哲學性的神學。而實踐神學的範圍,往往指一些實用性的科目,就是與教牧工作有關的技巧性科目,如講道學、輔導學、基督教教育和教會管理等。然而,在神學工作者之中,今天最普遍被接受的神學定義是追溯到安瑟倫(St. 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的論述:「信仰尋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信仰是神學的起點,那麼需要尋求理解之信仰的起點在哪裏呢?

信仰的起點應該就是「信仰者」與「信仰的對象」,而兩者之關係也就是信仰的狀態。在基督教信仰而言,信仰者是信徒,信仰的對象是上帝,包括了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兩者的關係是約(covenant)的關係,而約的要素就是誠信或信實(faithfulness),上帝是一位守約施慈愛的上帝(申7:8-9,12; 王上8:23-24; 代下6:14-15; 尼1:5; 9:32-33; 但9:4),祂創造了人類群體,並且揀選了祂的子民。即使人類不斷背信棄義,上帝仍然是信實的,是可信靠的!信徒和上帝的關係並非只是一個單獨的私人關係,而是在一個信仰者的群體中發生,故此,無論信仰或神學,都不只發生在一個個人的處境,而是一個群體之中;沒有信仰的群體,也就無從進行信仰尋求理解的活動,也就沒有基督教的神學。無論聖經的形成,傳統的凝聚,理性的思維,經驗的體會都是在信仰的群體中發生,也就是在教會中發生。而信仰與神學都是以教會為基礎,同時也孕育了教會,以不斷建立和更新教會為目標。故此,沒有教會也就沒有神學,和教會不相關的信仰研究就是宗教研究。

在教會裏,上帝與信徒的關係是透過閱讀聖經去認識,因為是上帝主動向人啟示,而並非人尋找到上帝,而透過尋求對信仰的理解,祂所確認的關係就是上帝是創造者,人類是創造物。在聖經中,上帝更以牧者和羊的關係比喻為祂與祂的子民的關係(詩23; 74:1; 79:13; 95:6-7; 100:3; 結34:1-31),這也就是牧養的關係;如何在牧養的關係中,信仰尋求理解,也就是牧養神學的核心課題,也是基督教神學的基本課題。

故此,牧養神學,不是所謂的實用神學,乃是教會這個信仰群體從聖經、歷史和經驗中去了解上帝和人的關係,並在建立這牧養關係中不斷反思和了解信仰。故此牧養者和被牧養者的關係就是整個基督教信仰在這個世界最基本的關係,兩者的角色和職事也就是牧養神學最基本的關注。

最膾炙人口的詩篇,無疑就是23篇—這是一首牧者的詩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這節經文顯示了上帝和祂子民之間的關係,耶和華是牧者,所有的創造物是在他的關顧、餵養、維繫、保護、引導下生存,發揮其被造之目的。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的中間,充充滿滿的以恩典和真理去作一個好牧人(約1:14; 10:11-18),並且呼召和授權他的們徒去延續他牧養、餵養世人的工作(約21:15-17)。

誰是牧者?

牧養神學的起點和內容就是在信仰的群體中,如何理解:誰是牧者?誰是被牧養者?兩者的關係是什麼?按照教會傳統的理解,牧者就是牧師、傳道人,教友是被牧養者,是羊;兩者的關係就是牧者去關心、照顧、保護、教導、引導、輔導,醫治、教會的教友,使這些教友可以健康成長。而神學院的職責就是去培養訓練這樣的牧者。一直以來,教會建立神學院之目的,就只是為教會訓練專職的牧者,讓教會能夠延續下去。然而,僅僅這樣理解神學院的工作和牧養神學是相當狹窄的,不合乎聖經的教導,也沒有汲取教會歷史的養分。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使教會分裂,而分裂以前的一千五百年傳統,基本上由天主教會傳承,而這傳統所理解的牧者,只包括被上帝所特別揀選,被呼召的人,就是聖品人,只有這些人是耶穌在世上的代表。天主教教宗承傳了耶穌對彼得的托付(太16:13-19; 約21:15-17),成為首牧,代表耶穌在世上作牧者,去領導、執行和推動牧養、餵養的職責,建立教會。然而,這種理解變得越來越狹窄,逐漸變成「主教代表耶穌」,「聖品人不能結婚」,「牧者一定要由男士來擔任」等理解和教會制度,透過主教的按手,傳承牧養的權柄,成為所謂的使徒統緒,而統緒的範圍也越來越狹窄,聖品人具有獨特的牧養身分、角色、權柄,成為了傳統對教牧的理解,而聖品人以外的信徒,成為了「平」信徒,在教會中成了次等人,並促使了聖俗之分。這種聖俗之分,也成為了權力、階級和地位的分別,甚至是價值的分別;平信徒不能直接讀聖經,不能去學神學。宗教改革的時候,馬丁路德從個人經歷,發展至與當時政治、社會和教會壓力抗衡的處境,帶領信徒發動了後來稱為宗教改革的運動。此運動包括了高舉聖經為唯一的權威,反對當時教會以歷代傳統去解釋聖經的權威;另外,強調唯獨信心和恩典這些信仰原則,去對抗當時教會對於贖罪券的措施;教制上,強調信徒皆祭司,人人可讀聖經,打破教會高舉聖職的傳統,消除聖品人和信徒在教會角色之間的等級差異:聖品人同樣是信徒,與信徒過同樣的生活,包括可以結婚。

宗教改革運動改變了往後四百多年歐洲的教會和社會的發展,然而,在牧養模式和牧職的更新改革上,仍有種種包袱,實際上仍然承傳着中世紀的體制,未能將信徒皆祭司的理解深化、實踐和推廣。

信徒皆祭司?

現今基督新教教會,大家都同意馬丁路德所講的「信徒皆祭司」,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信徒皆牧者」,分別是在於「專職牧者」和「信徒牧者」。然而在制度上,仍然維持專職牧者和信徒在客觀角色上的差異,教會權力的差異及事奉性質的差異,以致一些專職牧者在教會管理和牧養上擁有特殊的權力,信徒只有順服、跟從;相反,一些教會另有極端的發展,就是反聖職,反專職牧者的權力,在教會內強調民主,強調信徒的權力,也因為基督新教在美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新大陸強調民主政治的思維和制度下,信徒在教會成為為最重要的權力擁有者,擁有較專職牧者更大的權力,專職牧者就變成受聘者、僱員,造成了另一個極端。

今天,教會的制度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由天主教會和聖公會作為代表的主教制,專職牧者在教會中擁有極大的權力;另一個極端,以信徒領袖、執事和教友大會作為權力核心,以浸信會作為代表。在這兩極中間有長老宗,循道衞理宗等;這三類不同的制度,差異在於專職牧者和信徒之間權力的多寡,而現代的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專職牧者與信徒間的衝突,成為破壞教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決這種衝突,減少內耗,關鍵在於如何了解專職牧者和信徒牧者的角色、定位,賦予各自合適的權力,這是教會必須面對的挑戰。

廿一世紀的的牧養神學,正是要在這樣的教會處境中尋求信仰的理解,究竟在牧養的範圍裏,如何理解牧養者是誰?誰又是被牧養的呢?如何從聖經、教會歷史、理性思考和實際處境及經驗,來認識牧養關係?牧養者的挑戰?

牧養者,往往指專職牧者。然而,不少專職牧者在牧養中得不到滿足:工作內容多樣化;工作量繁重;面對教會、教友的期望,甚至是自我的期望都不能滿足,以至感到痛苦、受傷、燃盡、異化;出現情緒反應:孤單、自憐、自卑、自責、挫敗、自大、和其他專職牧者彼此爭競、傷害和排斥……

這些情況是對牧者身分認知出現嚴重問題引致。提起牧者,教會仍只強調牧師、會吏、宣教師等受按立的專職牧者,好像仍活在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之前。強調「專職牧者」的身分往往強調自己特殊呼召的重要,把自己放在很狹隘的人神關係中,將信徒的牧者身分和牧養權柄排斥,確認自己的獨特身分和價值。在這個情況下,專職牧者容易排斥別人的意見,漠視與別人合作的需要,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把這個世界的專業知識都排斥在外,認為這些是俗世的知識,不屬靈。

從聖經和歷史來看,我們應堅信並確定,真正的牧者,其實只有耶和華和耶穌。現在被稱為牧者的,都只是羊,是蒙恩的罪人,只是上帝呼召去擔任牧者的角色和牧養的工作。最基本呼召牧者的聖經根據,就是主耶穌在約翰福音21章15至17節,三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這個問題肯定不單單詢問彼得,也向所有的門徒和跟隨者發出這問題,若有信徒未經歷過耶穌那麼深的愛,或許不懂回答這問題。其實,整個牧養過程,也就是門徒的成長過程,直至像彼得一樣,願意回答:「主啊!你知道我愛你。」耶穌三次確認他的授權:「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牧者權柄本源於主耶穌,授權所有願意回答主耶穌:「主啊!你知道我愛你。」的人都獲得牧養和餵養的權柄和責任。真正的牧者只有主耶穌基督,所有的信徒在本質上都是羊,不可把自己當作那真正的牧羊人,這往往是專職牧者對自己身分錯誤的瞭解,因而帶來種種壓力,自以為就是牧者,可以令羊群不至缺乏,更危險的是僭越了上帝的位置,自以為就是牧者;也令信徒錯誤地以為專職牧者是可以使他們不至缺乏的牧羊人,滿足他們的所有需要和期望,結果彼此錯誤的期望以致互相壓逼,彼此失望,關係更加緊張。

舊約聖經中牧者的角色

舊約聖經的上帝,呼召了:僕人、祭司、先知、君王去事奉祂。上帝通過這四種角色,來牧養這個世界和祂的子民。

僕人—須清楚誰是主人。信徒牧者也好,專職牧者也好,要知道牧羊人是主,而並非自己,應以服侍主的態度來服侍人、弟兄姊妹和鄰舍,做好僕人的角色。

祭司—神和人之間的橋樑。祭司是上帝子民的代表,去朝見主,敬拜主、向主禱告和獻祭,將祂的子民帶到上帝面前。

先知—上帝的代言人。宣講上主的話,宣講包括宣告、教導、督責、也同時具異象、方向和使命,以話語和行動去表達上帝的話。

君王—是群體的領導,但其領導權柄並不出於他自己,乃是來自上帝的授權。

新約聖經中牧養的角色

在新約聖經中,約翰福音第十章和廿一章特別提到牧者和羊的關係,而這兩段經文中強調了1)耶穌是好牧人(10:11,14);2)牧人和羊有親密的關係(10:11,14-15);3)祂的羊不單在羊圈內,也在圈外,並同樣獲得祂的關懷及帶領,並且滙成一群(10:16);4)耶穌向彼得—門徒的代表提出是否愛祂比自己的生命更多(21:15-17);5)授權彼得,一個願意愛祂比自己生命更多的門徒,去牧養及餵養祂的羊(21:15-17)。

牧養的角色明顯是由耶穌傳遞給祂的門徒(約17:18; 20:21),包括了差遣門徒把祂的教導彰顯於這個世界,使萬民作祂的門徒,並不分聖品人和平信徒(太28:18-20);主耶穌升天的時候,差遣祂的門徒從耶路撒冷、猶大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成為主的見證,就是以言以行宣講及見證主耶穌復活的大能,以生命去見證耶穌面對死亡,罪惡,以至能勝過死亡和罪惡的生命(徒1:8; 參羅15:18-19)。

門徒的記號,包括學習、教導、宣講、見證、彼此相愛、建立團契,建立群體。作為牧者,也應從門徒的角色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彰顯教會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和功能。第一,呼召世人向上主敬拜禱告;第二,彼此服侍和服待鄰舍;第三,彼此學習和互相教導;第四,宣講和見證;第五,使關係破裂的人們建立團契群體。這是教會的五大功能,也是新約聖經中牧者事奉教會和社會的五大功能,這些舊約中牧者的角色和職事一致。

信徒牧者及專職牧者的衝突

正如上文所言,只有耶和華、耶穌是牧者,我們只是代理人,獲得牧者的身分、角色和權柄,執行耶和華、耶穌授權的職事,所有願意愛主比自己生命更多的信徒皆是上帝授權的牧者。專職牧者就是接受了上帝特別的呼召,被教會所確認和接納,被按立了的牧者,全時間事奉之傳道人,有明顯的職場,牧區,例如:教會和教會機構;包括堂會和所在的社區、教會主辦的學校、社會服務單位及福音機構等,信徒牧者就是在可見教會範圍以外的社會生活的信徒,以信徒身分作牧者,這個世界和社會就是他們每日的職場、牧區。社會發展一日千里,環境和處境都變幻無常,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什麼都講究專業,信徒牧者往往挑戰專職牧者的事常有發生,認為他們既不專業,也不明白這個世界,脫離現實。這邊廂,專職牧者很容易認為信徒牧者在世上追名逐利,靈性低落,信仰膚淺,往往將世界的價值和標準帶入教會,卻要求專職牧者向他們交代,問責及評估,凡此種種,造成彼此矛盾,甚至彼此批評和對立的緊張關係。

緩和矛盾:釐清「專業」和「專業主義」

專職牧者和信徒牧者要分清「專業」和「專業主義」兩者之不同。專職牧者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必須熟習,也須接受專業訓練,無論對聖經知識,神學思考,教會傳統,必須有相當的知識和屬靈經驗,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即使如此,仍須謙虛承認自己的不足,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中;在牧養肢體的時候,要懂得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經歷,並明白所有的智慧都來自耶和華,不要否定世上的知識為不屬靈,而不願聆聽,甚至將專業知識拒諸門外。

無論是專職牧者和信徒牧者都要承認在教會工作及在社會工作都各有自己的專業,必須彼此尊重,所有的知識都源自上帝,但屬於不同的專業範圍,不以自己的「專業」排斥其他的「專業」。但「專業」與「專業主義」是兩回事,專職牧者千萬不要誤以為自己是專家,而輕視信徒牧者作為一個牧者的知識和經驗,排斥他們參與牧養的事奉。教會內,信徒牧者的人數一定大大的超過專職牧者,但他們的恩賜並不下於專職牧者,部分更為優秀,只是暫未領受呼召成為專職牧者。其實,專職牧者在禮拜堂最重要的角色和責任,就是呼召信徒愛主超過自己的生命,並物色和鼓勵更多信徒成為信徒牧者,好好運用由上帝而來的恩賜,確認作為一個信徒牧者的呼召;耶穌基督的牧養處境,當然不是在四面牆中進行,乃是跳出傳統的框框,牧養這個世界,特別是那些被忽略的弱勢社群,這正是約翰福音第十章所言,不單圈內是主的羊,圈外都是主的羊,牧養不單是在信徒群體中進行的,是在整個上帝創造的世界中進行的,這正是信徒牧者的職場,往往是專職牧者感到陌生的。信徒牧者也不能輕看專職牧者,論斷他們的能力、恩賜不足,若教會承認了他的呼召,按立他為專職牧者,就必須尊重他,與專職牧者分工合作,積極參與,彼此配合,互補長短,各按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更美的牧養

作為專職牧者,既要向上帝交代,也要向信徒群體交代,信徒牧者也是一樣;牧者之間也要彼此交代,互相分擔。工作是否稱職?有否盡責?有否彼此認罪?有否嫌隙?這些通通都要向教會群體交代。整個牧者的職事,在以弗所書第四章一至十六節中,就有很好的描述。我們有不同的角色,功能,以至我們能各盡其責,彼此成長,用愛心說誠實話,一同建立基督的身體,並以在愛中彼此建立,漸漸生長作為牧養的目標。

牧養神學的起點就是承認上帝作為全人類的牧者,透過道成肉身的耶穌,有血有肉的牧養我們和這個世界,並呼召所有人來認識他,跟隨他,愛他超過自己的生命,那些接受呼召的人就被委託、授權扮演牧者的角色,有人被呼召成專職牧者,有更多人被呼召成為信徒牧者,在信仰的群體中,彼此牧養,並且同心合意,分工合作去牧養世界。我們每一位信徒,包括牧師也是信徒,都被上帝呼召成為牧養者,同時也是被牧養者,在上帝這個大牧者牧養我們的處境中,承擔上帝交託給我們的牧養權柄和責任,在牧養的關係中,不斷在信仰上追求理解,建立牧養神學,使我們都經歷更美的牧養,生命活得更豐盛,建立基督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