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擱起判斷並保持靜默
2021-06-13 | 傳3:1-8

楊國強
  • 本院兼任教師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有時⋯⋯」《傳道書》這段〈時間目錄〉(The Catalogue of Times)篇章(3:1-8)廣為人知,常被引用來說明事物的生滅都有既定時間,而我們應把握時機,以求事半功倍。

〈時間目錄〉提及有定時的項目,諸如生和死、栽種和拔出、殺戮和醫治、拆毀和建造、哭和笑等等,都是成雙的對立時間情境,而一般人都會擁抱其一、拒斥另一。選擇有助自己生存的時間情境,否定那些限制的時間情境,似乎是人之常情。這樣說來,我們要學習的智慧,就是明白上主定下的時間,選擇恰當的行動。

然而,傳道書卻說:「順利時要喜樂;患難時當思考。神使這兩樣都發生,因此,人不知將會發生甚麼事。」(7:14)這樣說來,上主是特地要讓我們不知就裡、無法弄清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順境時,我們固然會盡興,平時我們都貪生怕死、尋樂避苦,以為順着上主旨意生活,便萬事順暢。到真的遇着逆境時,我們才發現對上主所知有限。拿着失效的理解,我們可以做的,或許是放下自己一直持有的愛惡的立場,嘗試發現「塞翁失馬」式的禍與福互換關係。我們常說的「苦難是偽裝的福氣」,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嘗試在不如意之事之中,努力發現上主繞個彎來給我們的福氣。只是,還是有些情境,我們未必能發現「偽裝的福氣」。

《傳道書》以始終直率的口吻說:「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3:11b)這樣說來,連把事物真相弄個清楚,然後來個順應自然,有時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有些逆境根本是由始至終是個謎。那我們還可以怎樣?

還好,《傳道書》尚有更廣闊的視角:把宇宙看成是一個由對立事物所構成的整體。這應與老子所說的相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意思是,凡人都只追求自己認可的美善,其實不過是有違自然的偏執。我們撇開人類的愛惡,或會看到表面對立的事物,其實是彼此生成、互相包容的。

面對這個好與壞相輔相承的整體宇宙,人剩下的可以做的,只有懸擱起自己判斷而保持靜默。我們懸擱起判斷以後,靜心看到的宇宙,事物並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傳道書》甚至說:「為世人的緣故,神考驗他們,讓他們看見自己不過像走獸一樣。」(3:18)如果人不過如野獸一樣,我們也可放下人本中心思想,不要以為萬物都按自己意願運轉,而發現自然萬物各按自己的時間生生滅滅。我們不過是其中的一員。

如果能夠撥開逆境的雲霧,或能體會到宇宙及人存在的本相,並學習適時懸擱起判斷時,在靜默中與上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