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福音」

教牧事工部副刊 第二十期 2011年11月

文/李耀全牧師

日前Apple蘋果公司董事會宣佈前CEO史蒂夫 喬布斯(Steve Jobs)於美國當地時間10月5日逝世,終年56歲。蘋果在聲明中表示,「史蒂夫的光輝、激情和活力是無窮創新的來源,他豐富並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世界因為喬布斯而變得更好。」聲明中稱,「蘋果失去了一位富有遠見和創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個不可思議之人。」

不錯,世人都為這位英年早逝的英才感到惋惜、憂傷甚至悲痛,而他的崇拜者稱他為「教主」,自己為「教徒」,教父的逝世實在是多麼痛苦的事!有作者(Andy Crouch)認為喬布斯除了是一個現代科技的奇才,他最獨特的素質乃是他有能力表揚一種完全世俗的盼望(a perfectly secular form of hope)。Crouch指出蘋果公司早期的標誌乃一道彩虹在被咬禁果之上,象徵人類在墮落及挫敗後仍有發展與希望的前景…。喬布斯的蘋果公司將最新最先進的科技,用最簡單易用(user-friendly)而優美的操作,把他們的產品放在普羅大眾的手裡,在一個充滿怨忿、倒退與失望的世界中帶來新的娛樂、進步與希望。史蒂夫喬布斯便是這「福音」最好的佈道家。與他一起工作認識他的人形容他是同時是「天使」和「魔鬼」,用這些宗教語言其實是相當恰當,因他曾追從佛教禪宗。

喬布斯在1976年(21歲)與沃玆尼亞克(Steve Wozniak)聯合創立了蘋果公司,推出了無數創新的蘋果產品,但1985在權力鬥爭下,被踢出蘋果公司,到了1996年才重返蘋果公司,兩年後使蘋果公司轉虧為盈。2003年喬布斯患上胰臟癌,一直與病魔爭戰,而蘋果最成功的產品,iPhone及iPad,是先後在2007和2009年推出。喬布斯永不言敗的人生哲理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他2005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禮的演說看到他幾個秘訣,它亦是信徒與教牧同工可學習反省的:

  1. 自強不息、自力更生。史蒂夫喬布斯原是一個棄兒,由養父養母照顧成長。他因不想養父母用昂貴的學費供他讀大學,故讀了半年大學後便決定退學,自己決定参加美術字的課程,後來這知識便成為Mac機字體的基礎。喬布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是他努力不懈而終於成功的原因之一。使徒保羅豈不是曾提醒在一個異族異教爸爸的家庭長大的提摩太不要輕看自己,反要努力作別人的榜樣嗎?(提後一5;提前四12-16)
  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985在權力鬥爭下,喬布斯被踢出蘋果公司,要脫離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當時只是30歲的他實在是陷入了精神崩潰的狀態。後來他領悟到這遭遇是「我際遇中的最好一節,因為成功帶來沉重之感,被輕裝上陣的感覺取代…令我進入一生中最有創意的時期。」失敗乃成功之母,透過他創立的新公司NeXT被蘋果公司收購,1996年他再重返蘋果公司。從我個人的經歷和聖經的教導得知,信徒與教牧同工在生命與事奉中都會有不同的成敗得失,在挫敗中我們要好好自我檢討,有時當出現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故與變化,我們要放手讓主掌管(Let go and let God),因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主告訴我們說:「你們要住手(放手),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十六10,《聖經新譯本》)
  3.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喬布斯處理死的問題時如此說:「…沒有人想死,就算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亦不會為了去那裡而想死…。因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發明,它是改變生命的媒介,除舊迎新…。」喬布斯故此鼓勵人不要活在別人的生命中,不要受信條束縛…要有勇氣追隨心靈及直覺的指示…「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隨心所欲便成為喬布斯向死亡的回應。有限的篇幅不容我作出不同的回應,就讓我借用保羅對生死的結論:「…因為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一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