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如跑馬拉松——傳道牧者要學習的功課

教牧事工部副刊 第十四期 2010年5月

編者按:在今年2月28日渣打馬拉松,我們「菁英」計劃中竟然有三位參加者,分別是參加10公里的梁銘成傳道和葉錦城傳道,還有成功跑完「全馬」的鄧長祐傳道!葉傳道更取得他年齡組別的第三名呢!以下是一次訪問的部份內容,人物簡稱如下:

(李:李耀全牧師 梁:梁銘成傳道 葉:葉錦城傳道)

李:錦城,自2005年開始,你已參加10公里馬拉松。至今這五年的成績不斷進步,在分齡組別中排名頭5名內,07至08年期間更取得25個獎項。請分享一下今次參與10公里馬拉松的經歷,特別是如何得到第三名這佳績。

葉:首先,我是屬於先進2組,年齡為45歲以上。今年自覺準備比較充足,為這次馬拉松鍛練了4個月。最初每星期練習4日,繼而加至6日。我不是作跑10公里的訓練,而是作訓練「全馬」(42公里)的方式去操練自己。我知道一般參與馬拉松有三種人:(1)是去玩、去影相的;(2)是有目標,希望跑得比往年更快的;(3)是去爭取獎項的。我想自己是屬於第三種人。

李:保羅曾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獎賞。錦城,你對這話有甚麼回應?

葉:其實第二種人,有目標的人也是不少的。他們每年都希望有進步。這動機也需要花時間和以正確的方法訓練。我認為保羅所說的是以跑第一的心態、盡全力、無保留的付出。這心態對基督徒是很重要的。我曾在講道中說過教會裏只有四種人,一種是不能不肯,第二種是能而不肯,第三種是肯而不能,最好的是又能又肯。我的領受是要有目標。

李:銘成,你也成功跑完10公里,你明年應該會訂一個更高的目標吧。

梁:我的目標意義仍然不是為得獎項,而是繼續去得人。照我的意思,今次已經得到了與那一同跑的弟兄建立的友誼,打開了屬靈分享之門。當然在馬拉松中也學習那種堅忍的精神,要知道如何才跑得更好。與錦城的目標有些不同。

李:那麼這種跑法就是傳道人的心態,不是為自己而作,而是為感染他人,就如耶穌呼召門徒的心態,要得人如得魚一樣。轉一個角度看馬拉松,作為傳道人,事奉的生涯可以怎樣理解?有甚麼對比或相似的地方,是傳道牧者要學的功課?

梁:我相信跑馬拉松需要裝備,包括自己要有精神和健康的身體,在飲食上有營養且要節制。傳道者亦要作各方面、全人的裝備,以致能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4章12節)。在跑馬拉松時的目標是以公里計算,事奉時就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杆直跑,以耶穌基督為榜樣。至於挑戰,跑馬拉松時,因看見其他健兒跑慢了,自己也可能會怠慢下來。另外,又加上身體疲倦了,也會感到很辛苦,會有想放棄的念頭。

李:這使我想起保羅也說過他當跑的道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忠心持守到底那份持續的熱誠是非常重要的,因在路上的艱難有時會使熱誠冷卻。支援牧者也就是「菁英」的宗旨。

梁:是的,但感謝神!在馬拉松路途上有弟兄為同跑者。我知道作牧者其實並不孤單,因耶穌與他同跑,而且是已得勝者。遇有挑戰,神與我們同在必給予能力。在事奉的團隊中能彼此勉勵也是需要的。

李:錦城,請你也分享一下這次的心路歷程,特別從傳道者的角度。

葉:對於參加馬拉松10公里、21公里「半馬」和42公里「全馬」的練習是不同的。跑「半馬」既要有速度又要有耐力,最難跑的。跑步有「均速」的練習,這好像基督徒的讀經、靈修生活,需要平衡成長。還有「遞速」的練習,就是逐步減少指定距離所需用的時間,即後段比前段更快。這訓練是集中速度,與正常人自然「越跑越慢」的情況相反。所以,跑「半馬」或「全馬」都是「均速」就像長跑人生。至於馬拉松長馬的裝備,運動衫褲要輕和快乾。揀選跑鞋要輕也要舒適。好像希伯來書12章提及的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最後,我於比賽過程沒想過能獲獎,因為有非常有實力的對手。師叔雖然在比賽時是競敵,但在練習過程是同行者,給予很多的支持和鼓勵。在「菁英計劃」中,李牧師與「菁英」牧者一起同行,建立一個互相支持的網絡,這與跑馬拉松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