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校園開始——伍家豪 (’13 MACS, ’15 MATS)

第71期校友專訪——2022年3月號

伍家豪,綽號「阿皮」,2013年於本院完成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再於2015年完成神學研究文學碩士,現於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任樂隊教練,負責浸大基督徒樂隊(BUCB),推動音樂事工,也是神學音樂教育平台事工計劃 “TheoMusicHK” 的始創人。

心裏有個謎

「團契必須要小學二年級生才可以參加!」就因為老師的這句話,小小年紀的阿皮在一年級時,已經對團契生活充滿好奇,也滿心期待。「究竟為何二年級才可以參加團契呢?」帶着這個疑問,阿皮進了團契,雖然始終未能解開謎團,但他就在校園信主;雖沒有驚天動地的經歷,但他深信校園事工的重要,也堅信校園就是播下福音種子的最佳地方;也正正因為這個原因,多年來,他一直以自己的專長在香港浸會大學的校牧處忠心事奉。

「十年前,同是基督徒,也是份屬好友的林思漢,因前往崇基讀神學而辭任浸大校牧處的工作,我剛好填補了他的空位。如今,我已在此事奉了十年。」阿皮很享受和大學生們同行。「透過校牧處的工作,我可以接觸很多有心志的基督徒大專生,陪伴他們成長及探討人生。」

作「樂」不斷

浸會大學每年都有一個大型的畢業生音樂會,這個傳統已經二十年。阿皮領基督徒樂隊成員一起商討出一個緊貼時事,切合時代的主題,然後透過不同的活動作出反省,最後創作歌曲,製作一個屬於他們的音樂會來回應信仰;他們就曾以「盼望」和「饒恕」來作為年代主題;「畢業生都會花不少心血作曲、填詞,希望能令觀眾有更多體會。最近,香港湧現移民潮,我們創作時也嘗試加入這些元素。」每年的音樂會都令受眾大受鼓舞,阿皮和同學們都樂此不疲。一講起大專樂隊,阿皮總是眉飛色舞,手舞足蹈。

「每年的主題和歌曲均不重覆,數年下來,我們都存了一定數目,為不同主題而創作,既能夠鼓勵人心,又能引起反思的歌曲;若只能在週年的音樂會上演出則太可惜了。」故此,阿皮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寶貴的成果。「讀完神學後,我一直希望創作的作品能夠可以引起神學的反思。」資深的媒體工作者春麗曾提醒他,無論音樂會搞得多成功也好,只是影響了一部分受眾,若能放於網上平台,則可以長遠地影響到更多受眾。阿皮深表贊同,於是自去年起便開始着手於網上平台,和聽眾分享其音樂創作。

他期望在第一階段把已創作的歌曲錄製MTV,於網上平台播放;邀請各大神學院的老師按相關不同神學主題撰文,受眾可以藉此更深入了解神學內容;第二階段,聚集具神學背景的音樂創作人,創作新的神學詩歌作品;待第三階段,將平台推展到其他大專院校,將不同院校基督徒樂隊的原創作品整合,集中資源,讓教會了解基督徒大專生的創作事工。

阿皮和同是音樂人的林思漢 (‘09 MACS; ‘18 MDiv) 惺惺相惜,後二人更成為校友。
阿皮和同是音樂人的林思漢 (‘09 MACS; ‘18 MDiv) 惺惺相惜,後二人更成為校友。
「源」來自崇基

「崇基神學院有着持不同神學觀點的老師,他們的講課深深地影響着我如何思考問題及如何待人處事。」阿皮在崇基神學院完成了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和神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除了課程要求,他更額外旁聽了不少課堂!「我很享受每一門課:我曾跟邢福增老師去墳墓,聽他介紹每一個主人翁的故事;曾隨盧龍光牧師,在課堂中一同思考祭祖的傳統和基督教信仰的衝突;隨青蛙老師(葉菁華老師)看馬丁路德的生死觀,了解何謂居間復活;陳龍斌老師的課更令我感到高深莫測的神學內容是可以和生活有聯繫的,令我很感動。」課堂令他對神學學習欲罷不能,完成一個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後,再於崇基完成神學研究碩士課程。

「崇基的課堂幫助我研究不同的課題。」阿皮感覺到在崇基所學的神學知識都很「落地」,能學以致用。「曾在大學遇到一個團友因朋友自殺而令她陷入沉思,懷疑未信的朋友是否能上天堂。」阿皮因無從安慰團友,深感無奈之餘,不忘思考如何可以透過自己的信仰能幫助她渡過難關。「那時我想起青蛙老師在課堂中的一句話:『如果天堂並沒有自己喜歡的人,那個地方再好又有何意義?』」這句話令我感覺很深刻,也用作安慰朋友。

在2022年一月底正式推出的 “TheoMusicHK” 神學音樂教育平台事工計劃的頭炮,他便引用這團友的故事,輔以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羅永光博士和母校葉菁華教授的文章來和大家一起思考生死神學;網頁也上載了一首由何淇作曲,由喵填詞的原創歌曲《草原》,希望為曾經歷過與親友分離的心靈帶來安慰。

音樂創作或牧養工作須投入大量時間,他感謝太太一路上的默默支持。
音樂創作或牧養工作須投入大量時間,他感謝太太一路上的默默支持。
樂此不「皮」

和很多音樂創作人一樣,阿皮不欲因循,時時都想加入新的元素,突破自己。除了創立一個音樂平台,阿皮更構思為大專聯合樂隊訓練新血;來自信義宗教會的他希望在教會推動崇拜改革;他眼見坊間的敬拜課程雖然很完備,但始終未能滿足不同宗派的需要及傳統,故較難學以致用。他期待未來可以在宗派的不同教堂中招聚志同道合的音樂人,一同為宗派設計最適合的崇拜程序和內容。他深感崇拜部分可以加入更多傳統的元素,例如:三代經課和為社會而撰寫的禱文等等,讓信徒一起認識傳統馬丁路德的精神;他更希望能結集這些音樂人,一起以音樂服侍總會。「但一切都要待疫情之後才能進行了。」阿皮的滿腹大計正排着隊等出爐。「我希望以創作詩歌來回應世代,不單影響自己的堂會,也能有朝一日介紹予宗派內其他堂會。」

阿皮非常重視一年一度屬於畢業生的音樂會。
阿皮非常重視一年一度屬於畢業生的音樂會。
「疫」境自強

疫症期間,大學既沒有迎新營,也沒有活動可以接觸新生。「校牧室可以如何服侍大學生?」即使面對種種實際困難,也無阻阿皮事奉的心志。他仍是非常積極,嘗試透過不同途徑接觸校園新生。「疫情期間,舉行網上音樂會,聯合詩班等等,作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嘗試。」

本科就讀社工系的阿皮,進入大學後才瘋狂地愛上音樂,從此改寫了他的職業生涯。大學畢業時,家中正需要錢用,但他卻沒有如家人期望成為社工,享受高而穩定的收入,而把呼召和興趣置於首位,成為一名身兼牧養和音樂創作一身的校園工作者。

「我求上帝讓我可維持生計,而一路走來,我看見祂豐富的供應。」

(訪問、撰稿:李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