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 | 路10:25-37

周健雄牧师
  • 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

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针对人能否知道而行道。从律法师与耶稣的对话中,可看出律法师深明律法的条文,就是犹太人自小就知道的:尽心、尽性、尽意爱神,也要爱邻如己。耶稣顺著他所知,叫他「照样做」,并指出这就是「得永生」的法门。但耶稣的回答未能使律法师满意;因为在他看来,要「爱邻如己」,首先要看谁是我的邻舍,若不幸与盗贼、罪人、外邦人为邻,怎能实践「爱邻如己」的诫命呢?因此他问耶稣:「谁是我的邻舍呢?」这即是说:要爱邻舍,也得要看他们是谁!这话反映希罗时代巴勒斯坦地多民族共处的实况,犹太人对于四邻血统不纯正的撒玛利亚人、外族人,乃至罗马统治者,都存心排拒。身分决定一切,没有回旋的空间。律法师的立场,与今天社会上普遍以「颜色」来定谁是我的朋友,所持的逻辑如出一辙。

但耶稣藉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指出,一个被犹太人歧视、在社会没有身分的撒玛利亚人,若他在你身上展现怜悯的行动,这相比于一个与你同文同种、身分尊贵的「自己人」,但他心中没有慈悲怜悯,或不把慈怜的心表现为实际行动,哪一个才算为「我的邻舍」呢?这一问,就成功将「谁是我的邻舍?」观念扭转为:「我是别人的邻舍吗?」前者是以「我」为中心(ego-centric)的思考,后者却是以「他人」为中心(other-oriented)的思考。今天,若我们若承认自己为基督徒,持定基督徒的身分与召命,实在要谦卑地思想撒玛利亚人故事,看它有何话要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