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傳經講座 (第三講報道)

傳經講座報道

從保羅的教導看女性在教會的角色

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及基督教研究中心主辦,一年一度的傳經講座已於3月17及19日假城景國際水晶廳舉行,由美國耶魯神學院白金漢新約考據及詮釋學講座教授柯雅蓓(Adela Yarbro Collins)主講「從保羅的教導看女性在教會的角色」。

第三講:女性擔任聖職

柯雅蓓教授主講「從保羅的教導看女性在教會的角色」,本院聖經科學者空群而出。

柯教授首先指出,在早期教會其實並無現代「聖職」的概念,保羅所生活和提及的教會亦沒有現代社會結構的觀念,而是較為流動和多元,因群體需要而異。另一方面,恩賜通常與聖職混為一談,但兩者應該放在不同處境討論,而有這些恩賜又在群體中擔當領袖或教導角色的人,在群體中亦各有不同命名。「因此不能因為我們在一個群體中發現某些實踐就一概而論,以為這些觀察結果放諸四海皆準。」

學者普遍認為,保羅時期的工作通常是在家戶中發生。有些家戶的領袖是男性,是家庭和奴隸權威的延伸。「他們有財有勢,可以提供住宿和行政專業。」他們在群體中也有可能擔任先知或教師,視乎需要而定。據保羅所言,也有些家戶的領袖是女性,又如Prisca和丈夫Aquila在書信中同時出現,「他們有可能一同成為群體的領袖」。又如屬如保羅傳統的歌羅西書,亦有提及Nympha,她曾是家戶的領袖,惟後來有文士不接受女性有此地位,才將其名字改為男性(Nymphas)。
 

這些領袖在教會中有不同的功能,第一就是扮演使徒角色。使徒分為兩類,分別是由復活的基督差遣,以及由本地群體差遣的。在不少保羅書信中也有提及這些名字,協助其牧養工作。其中更曾有女性(Junia)得到金口若望的讚賞,認為她的智慧堪配使徒名份。可是到了中世紀,「這個名字又被改成男性名字(Junias),顯然是由於對女使徒的偏見所致。」柯教授指出,現在很多學者也接受她原是女使徒,加上保羅對使徒地位的肯定,表明女使徒的聲望和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

主教是對episkopos(腓一1)的常見翻譯,但柯教授認為此譯並不適切,因為此字既是眾數,其意也不在管理個別城市的所有信徒。此字眼很有可能是源自腓立比教會,因著其地方文化而推選領袖管理財務和行政,並由diakonoi協助。另外,在十二使徒遺訓中,也要求信徒選出不貪財、真誠的領袖執行先知和教師的工作。在安提阿領袖伊納爵的書信中,就提到有些教會是由女性帶領,亦有些寫給教會群體的書信上款為女性,可以反映她們在教會也甚具代表性。另一方面,早期教會中diakonoi(現可作執事或會吏)亦有男有女。

柯教授總結指,大公會議和教制的男性領袖不一定禁止女性服事,不過也有證據顯示他們曾經壓制對方,「而且這些壓制不一定來自男性領袖,也可能是來自女性服事的對象。」

第三講回應講員:本院黃慧賢博士

(特約記者:潘樂敏)

如欲了解本院更多,可瀏覽:

第一講: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tc/news/2017ChuenKingLecture_1

第二講: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tc/news/2017ChuenKingLecture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