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冷掉之前

在咖啡冷掉之前

路一46-56;約十九25-27
2019年5月2日
崇基學院神學院結業崇拜

在咖啡冷掉之前

轉眼間就來到結業崇拜。仍記得去年8月底開學營會時,我的講道題目是「等.一個人.崇基」,題目是改自台灣電灣「等.一個人.咖啡」。為了首尾呼應,今晚的題目直接借用了日本電影「在咖啡冷掉之前」。

這齣電影是今年2月我坐長途機去美國時看的,有幾幕更令我差點要掉淚。以下會有點劇透,但我想,只要不是「復仇者聯盟四」,我應該可以安全講完這篇道的。電影環繞著一間很神秘的咖啡店,只要坐上店內某個特別的座位,就可以回到你希望回去的過去的某一天,與那位你很想見面的人重遇。但回到過去有許多限制,你只容許極有限的時間──從咖啡倒進杯子開始,到咖咖冷掉之前。就算回到過去,但無論如何努力,你都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

其實,電影要講的是人生錯失的機會與遺憾。一位與男朋友分手的女生、一位面對太太患上腦退化症而忘記了自己的丈夫、一位為個人理想而離家,然後逃避面對自己妹妹的姊姊,以及以為自已被母親拋棄的女兒……這些人都因著不同的遺憾,而想回到過去,與對方重遇。可能你會問,回到了過去,卻不能改變已發生的事情,那回去又有甚麼用?這正是電影深意的所在。原來,這一趟奇幻卻又短暫的時間之旅,雖然無法改變過去,但卻改變了當下的內心。以不同的心態去面對過去某些人,以及過去的自己,面對各種令人感到懊悔與遺憾的事件,是否可以得著面對現實的勇氣,以不同的心態來面對現在及往後的人生?

電影的海報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要是能回到過去,你最想見到的是誰?」「如果能重回當天,你最想跟他說甚麼?」這問題今天也同樣擺在我們面前……

十字架下的母親

讓我們帶著同樣的問題與想像,進入經文的世界之中。剛才讀的《約翰福音》是耶穌十架七言中的一句。七言中,較多人講的,應該是「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做的,他們不知道」(路廿三34)、「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太廿七46;可十五34)、「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路廿三46)、「我渴了」(約十九28)、「成了!」(約十九30)。而這一句,是耶穌跟母親馬利亞及他所愛的門徒說的:「母親,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約十九26、27)是的,十字架上的耶穌,也深深地記念他的母親馬利亞。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福音書中耶穌跟馬利亞間的對話,大多是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是不近人情的。例如,面對焦急的馬利亞,12歲的耶穌在聖殿說:「為什麽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二49)。在迦拿婚宴上,耶穌跟馬利亞說:「母親,(或婦人),我與你何干呢?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二3-4)另一次又對前來找他的馬利亞和兄弟雅各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太十二48-50;可三33-35;路八19-21)。換了你是馬利亞,聽到兒子這樣跟你說話,感受會如何?母親對兒子的關心與思念,換來的,並不是同等的回應,真的會傷透母親的心。

不過,這一次,十字架上的耶穌深深地思念及記掛著馬利亞,要將馬利亞交託予他最愛的門徒,囑咐他要像對待自己母親般照顧馬利亞。高懸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我們一直只看重耶穌完成父交託的使命。其實,原來耶穌也在乎自己的母親。在十字架上耶穌真情地跟母親在「死別」前作最後告別,他真的無憾了。

但十字架下的馬利亞,又是否無憾?目送自己的兒子在痛苦中離世,這一刻的馬利亞,除了傷心外,又在想些甚麼?其實,馬利亞的前半生,對於自己生命中突如其來的變化,一直都是不明白。還記得那一天,天使突然在她面前顯現,跟她說:「你要懷孕生子……」(路一31a)她的反應,先是「我沒有出嫁,怎麼會有這事呢?」(路一34)耶穌誕生後,馬利亞見到前來馬糟的一群牧羊人,說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話。她的反應是「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裏,反覆思考」(路二19)當馬利亞在聖殿找回耶穌後,對耶穌說的這話也是摸不著頭腦──「不明白……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路二50-51)

這一刻,十架下的馬利亞,望著十架上的耶穌,她的心底仍然是「不明白」,到底耶穌在作甚麼?發生在自己生命中這些事情,究竟上帝的心意是甚麼?是的,馬利亞無法參透明白,但她只能作的,是帶著許多的許多問題與遺憾,默默地目送自己的兒子,走上一條他自己選定的道路。

你可曾知道?

有一首英文的詩歌,名叫〈馬利亞,你可曾知道?〉(Mary, Did You Know?)。作詞者馬克.羅瑞(Mark Lowry)的靈感,源自他想像自己與馬利亞同坐在咖啡店內,問馬利亞這些問題:「死而復生的上帝,像什麼樣子?」「你可曾知道……?」「你可曾想過……?」是的,如果我們回到馬利亞的人生軌跡,她是否完全掌握發生在自己上那些難以理解的遭遇?從懷孕到誕下耶穌,看著耶穌的成長……到最後,目送自己的兒子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她是否知道這一切背後的意思是甚麼?馬利亞有沒有後悔,為何自己的人生會是這樣?

想像一下,如果馬利亞進入了那所可以回到過去的咖啡店,隨著咖啡倒入杯子,讓她回到過去,她會否想回到遇見天使那一天?當她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會有這事呢?」後,是否仍願再說:「我是主的使女,願意照你的話實現在我身上」(路一38)?在咖啡冷掉之前,馬利亞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又有沒有一些新的看法?是否還能頌出「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路一46-47)?

如果你是馬利亞,在十字架下,目送親愛的兒子痛苦死亡的一刻,又會否感到後悔?當我們切身處地代入馬利亞的遭遇時,會發現她面對突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所作的反應,先是出於本能與常理的害怕、拒絕,然後卻默默地欣然接受。唯一的可能,就是她在這個看似荒謬的事件背後,相信有上主的美意。當她從這個新的角度重新理解發生所遭遇的事時,便願意把自己的生命結合在上主的計劃之中。「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充分表現馬利亞內心那種珍視(treasure)自己能夠為主所用,成為上主計畫一部分的心態。

不過,即或如此,馬利亞仍無法預先窺探整幅藍圖,反倒是在生命的各種遺憾、無奈與未知之中,將許多問題「存在心裏」。「存在心裏」,就是學習從新的角度去「反覆思考」。直至來到十字架下,傷心的母親相信仍不明白,耶穌選擇的道路,為何竟是這樣?原來,參與在上主的計劃之中,並不是利用上主之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自己的想法包裝成上帝的計劃。參與在上主的計劃之中,是在各種不同的遺憾、未知與不解之中,卻不斷問自己所是所行,是否符合上主心意?到底自己在乎的是甚麼?願意捨下的又是甚麼?在咖啡冷掉之前的瞬間,會以怎樣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當下,過去,以至未來……上主的心意,其實不是按自己業已知道的計劃進行,卻是在「可曾知道」的當下,存在心裏,反覆思考的存在之間,甚至是在事後的追憶與回溯中感悟出來的。

風暴中的考驗與平靜

在此分享一件我從未跟人提及的事。六年前,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同學,我是她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她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沒有公開談及──三十年前,她曾經身處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她是六四屠殺的倖存者之一。六四改寫了她的人生,後來她信主了,多方隱藏這段經歷,轉輾地在不同城市工作,後來竟到了崇基讀神學。就在畢業前一年,她突然發現身體出了問題,需要接受化療。她休學回國接受治療期間,在電郵表達了想放棄的念頭。我當時跟她說,六次化療好像很漫長,但一次一次地面對吧。完成一次,就跟自己說,看,過了六分之一。到她接受了三次化療後,再次想放棄。當時我只能安慰她:「我也期待在你的畢業證書上簽名,並在不久的神學日上,送上你畢業的祝福。」她在電郵中回答:「聽到你說要在我畢業證書上簽字並送上祝福,真有些心潮澎湃,仿佛已回到崇基,也仿佛又看見了神學院眾老師和同學們熟悉的樣貌和花樹掩映中的小聖堂,還有灑滿杜鵑花的中大校園,浮想聯翩,很神往,很想重回校園,完成剩下的論文。」終於她挺下來,完成了六次化療。那天剛好是六月四日,她在電郵中說:「哦,無獨有偶,25年前的今天淩晨,也是從生死線上走過,哦,人生真是有好多奇跡哦。我覺得未來還有好多生機,我努力去看光明的一面吧。」但未幾,她說醫生在檢查時,說骨那個活躍點仍在。但不久,跟她再通了一次電郵後,就再沒收到她的消息……後來我嘗試以不同方式,至今也聯絡不上她……

她最後留下的話是:「我近兩天心緒有些回轉,偶爾可以找到些許平安和安靜。我知道,跟著耶穌雖然不能保證天天風和日麗,但不跟耶穌,當你遇到狂風暴雨時,連躲避的地方都沒有。所以,我還是要緊握耶穌的手,不離開他。謝謝主裏的紀念,我嘗試多多依靠主,也靠主剔除我性格中一些不好的東西,願我能有個新的開始。」三十年過去,也許,她無法見到(其實是無法等待)三十年前的不公義的伸張,她無法完成她的畢業論文,也無法在我手上接下畢業證書……但我知道,主耶穌的手一定緊握著她,在那個屬於永恆的國度中有新的開始。在那個國度裏,她或許會見到我們所見不到的……昔日存在心裏曾經有的遺憾、疑問,也許都看得明白了,也許已經不重要!

存在心裏……

是的。我們仍在地上經驗各種限制。是的,在「可曾知道」的當下,存在心裏,反覆思考,也是五年來我的心境。轉眼間,我還有一年便可以卸下院長的職份。兩周前神學校董會已通過葉菁華教授在2020年8月接任新院長。雖然現在尚要待6月下旬崇基學院校董會通過,但現在,相信我可以興奮地跟各位同學說:「看,你的院長!」,再跟Francis說:「院長,看,你的學生!」我數日前忽發其想,其實,如果Francis已經預備好,大家又預備好,為何還要多等一年?Francis可以當兩年後,再申請一年安息年,再由二哥署任……大家覺得是否很好的安排?

早前在一個場合中,某人懷疑我,當院長後的改變,其實是別有企圖。他相信,我在落任後,又會改變過來。我想,機會主義者眼中所有人,都有可能是機會主義者。對於五年前的決定,至今我仍感懊悔,五年來,正如我在就職述志所言:我一直學習甘心自已被勉強,或是勉強自己去甘心。毫無疑問,「被院長」是我人生重要一頁,我依然相信,縱然我有改變,但我仍然是我,今日的我,連繫於過去,也會延伸至將來。坦白說,如果有一部時光機器,可以讓我回到過去,我仍想改變這個決定。不過,在咖啡冷掉之前,五年後,「要是能回到過去,我最想見到的是誰?」「如果能重回當天,我最想跟他說甚麼?」在不能改變已發生的事實的情況下,我的心態又有何改變?

正如我安慰那位接受化療的同學,最初我也是將自己院長的任期當成六次化療;每一個學期過了,就跟自己說,又過了六分之一……沒想到,完成第一個療程後,仍要多接受一個療程。今天,第二個療程還有兩針就完了。我滿懷希望,因我確信不會再有第三次療程,但有時不禁想,還可以堅持餘下兩針嗎?

馬利亞可曾知道,懷中的嬰孩,竟是上帝兒子?馬利亞又可曾知道,釘在十架上的耶穌,原來要完成救贖人類的計劃?三十年前在廣場上的這位同學,可曾知道,自己會信了主,來到香港讀神學?她又可曾知道,最後自己無法完成神學訓練?五年前的我,可曾知道上任後會遇上……(下刪六千字)

各位同學,學年完結了,人生卻仍繼續。在崇基的學習,是否仍懷著許多不解的問題?對於過去是否感到有所遺憾?其實,人生在種種遺憾、不解、懊悔之中,仍要繼續。在往後的人生中,我們仍會好像馬利亞般,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無法理解,難以釋懷。或者,這個時候,你可以回到崇門客棧,讓老師幫你沖一杯咖啡,在咖啡冷掉之前,再次面對那些「存在心裏」「反覆思考」的問題,看看在「可曾知道」的人生中,會否有新的發見……能夠以新的角度與心態,走前面的路。

一路好走,好好做人;任重道遠,好自為之!